1.目標產量:畝產250公斤。
2.品種選擇:選擇生育期95~105天,始莢高度≧10cm,早熟性好,具有耐密抗倒伏、抗逆性強,適宜“矮、密、早”栽培模式等特性,根據具體條件可選華疆2號、賀豆6號、黑科59、黑河45等通過國家或省級審定適合夏播種植的大豆品種。
3.產量性狀指標:單株結莢14~16個、單株粒數33~35粒,百粒重16~19克,單株粒重6-10克。
4.栽培技術要點:春爭日、夏爭時,堅持“早、密、促”主體技術路線。“早”字為先,以早播種,促苗早發,以促為主心,一促到底,節水增效、簡化栽培為核心。突出一個“早”字,牢記一個“密”字,為保證密度畝播量不低于10公斤,狠抓一個“促”字,杜絕大斷條等缺苗斷壟現象,提高均勻度。
4.1土地選擇準備:復播大豆品種多為內地引種,對新疆鹽堿多敏感,盡可能選擇鹽堿輕的地塊,具體PH值≤8.3,含鹽量≤0.1%.土地肥力中等偏上的地塊種植,土壤肥沃,0~20cm耕層養分有機質1.2%以上,全氮0.08%以上,堿解氮70mg/kg以上,速效磷20mg/kg以上,速效鉀100mg/kg以上,土壤容重1.3~1.4g/cm3,總孔隙度45~50%的地塊,易創高產,保證品質。免耕播種地塊麥稈建議拋灑于田間,宜于提早播種。
4.2種子準備:選用粒大、飽滿、純凈、無霉變、無病蟲害和發芽勢、發芽率95%以上的種子,播前及時曬種4-8小時提高發芽率,提早出苗。
4.3適期早播:小麥收割后及時播種,小麥收獲6月底至7月初結束,大豆適播期6月底~7月5日,播種深度3-5厘米,滴出苗水及復水務必在7月10日前完成。
4.4合理密植:每畝理論株數4-4.5萬株,收獲株數3.5~4.0萬株。
4.5促早熟措施:一是磷肥前置,復水時每畝隨水滴施1公斤磷酸一銨,0.5-1公斤腐殖酸類或黃腐酸類肥料;二是初花期噴施調環酸鈣(3-4片復葉期,15%調環酸鈣1次5克/畝),結莢期再噴施一遍調環酸鈣(15%調環酸鈣1次10-15g/畝)。花莢期應根據大豆生長情況。三是噴施磷酸二氫鉀及鉬肥+硼肥,促苗早發,增加根瘤菌,提高粒重及籽粒成熟度、增產增收的作用。
5.田間管理
5.1滴水施肥標準:復播大豆按照“以促為主,一促到底”的原則,水肥一體化,每畝總肥量66kg以上。肥料指標:尿素33kg,磷酸一銨20kg,硫酸鉀15kg(具體可根據目標產量調整)。全生育期共滴水6~8次,間隔時間7~10天,每畝灌水總量280~320m3。根據具體情況參照如下:
5.1.1出苗期:播種后5~6天大豆就可出苗。出苗水連滴2次,第一次出苗水滴施清水(濕潤峰過種子行即可),第二次(復水)每畝隨水滴施磷酸一銨1kg或磷酸脲1kg,腐殖酸0.5~1kg,每畝灌水總量30~40m3。
5.1.2苗期:一般生長15天左右。苗期主攻方向:苗全、苗勻、苗壯。
技術措施:一是水肥管理。滴水1次,每畝滴水量為35~40m3。尿素3~4kg+磷酸一銨2~3kg+硫酸鉀1kg+含腐殖酸鹽堿調理劑1-2kg,減輕鹽堿脅迫的危害。二是田管標準。壯苗標準:根系發達,莖桿粗壯,節間短,葉色深綠,生長敦實穩健。旺苗標準:田間完全封行,通透性較差,上部葉片濃綠,下部葉片發黃或脫落,花序少,旺長葉色濃,結莢小或空莢,不飽滿。三是防蟲除草。
5.1.3開花結莢期:一般30天左右,此期是生長最旺盛時期。
主攻方向:促早、促壯、增花、增莢。
長勢長相:開花期封壟,結莢期透光。
技術措施:需水需肥關鍵期。一是強水肥,氮磷鉀鈣硼鋅等肥料滴足。滴水3次,第1次每畝滴水量35~40方,每畝滴施尿素4~5kg+磷酸一銨3~4kg+硫酸鉀2kg。第2、3次,每次滴水量為40~45方。結莢前期畝滴施尿素6kg+磷酸一銨4kg+硫酸鉀3kg。間隔7~10天,滴施尿素6kg+磷酸一銨4kg+硫酸鉀3kg。二是初花期噴施調環酸鈣(3~4片復葉期,每畝15%調環酸鈣1次5g),結莢期再噴施一遍調環酸鈣(每畝15%調環酸鈣1次15~20g),結莢后期根據旺長勢噴施或滴施烯效唑,作用是促轉化防旺長;三是噴施硼肥、鉀肥和鈣肥等微肥,以及胺鮮酯、蕓苔素內酯等生長調節劑,噴施4~5次葉面肥,防黃葉,增花、增莢;四是防治棉鈴蟲。
5.1.5鼓粒期:一般30天左右,是干物質積累期。
主攻方向:防早衰、防落莢、防秕莢、增粒重
高產長相:莢多粒多,壯而不倒。
技術措施:一是水肥充足,葉片不衰老且生長旺盛。滴水2次,每次每畝滴水量40~45方。滴施尿素6kg+磷酸一銨3kg+硫酸鉀3kg;間隔7~10天,滴施尿素4kg+磷酸一銨3kg+硫酸鉀2kg。二是繼續噴施抗逆性調節劑或微肥,保綠葉、防落莢、增粒重。三是防草防蟲。
5.1.6成熟期:一般20天左右。早熟品種9~10苔就能封頂成熟。單株粒重6~9g。種子含水量在15%以下。
主攻方向:粒粒歸倉,保質增效。
一是適時收獲:莢完全成熟呈現本品種固有顏色、粒型、粒色已不再變化;或搖動植株時有響聲的植株達50%以上。防爆莢,防丟粒,防混雜;二是促早熟,滴水1次,每畝滴水量20m3,隨水滴施尿素2kg+硫酸鉀1kg。
5.2雜草防除:大豆播種整地前噴灑33%二甲戊靈乳油160~200ml/畝+6ml/畝,也可用的精異丙甲草胺(金都爾)50—80毫升/畝,土壤封閉后用聯合整地機對角作業,深度為4-6cm,除草效果佳。苗后當大豆1.5-3片復葉期,田間雜草3-5葉期時,畝用24%滅.喹.氟磺胺100毫升,或28%氟羧醚.精喹禾.滅草松150毫升進行葉面噴施。
5.3病蟲害防控:從2022年調查來看,復播大豆田害蟲有棉鈴蟲、甜菜夜蛾、薊馬和葉螨。堅持農業措施為先,化學措施為輔,以大豆健康栽培基礎,生態防控為核心保護利用天敵。
薊馬,可選用乙基多殺菌素、溴氰蟲酰胺、苦參堿、啶蟲脒等防治。
棉鈴蟲、甜菜夜蛾,可用性誘劑誘捕器壓低基數,監測種群動態;可在卵孵化盛期,用BT或NPV進行防控,事半功倍;其次可選用甲維鹽、茚蟲威、氯蟲苯甲酰胺等交替防治。
葉螨,可選用阿維菌素、噠螨靈、螺螨酯、乙螨唑等專性殺螨劑進行防治。
6.機械采收:機械收獲應在豆莢成熟度80%左右、豆粒滿圓時進行收獲。機收采用帶有大豆專用撓性割臺收獲,割苔≤8cm,滾筒轉速≤300轉,行駛速度≤3千米/小時,根據豆粒大小調節脫粒間隙到適宜的大小,水份≤13%即可收獲。田間損失率≤5%。
7.合理晾曬:選擇晴好天氣,大豆不宜直接放置水泥面上,建議在帆布上晾曬,可利用木锨薄攤勤翻,曬的干燥均勻后在進行機器清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