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假一周,沒有什么事干,也沒有外出旅游,我便拿取剪刀,剪下報刊中的各種美文,然后逐一貼在一本厚厚白紙冊子上,儼然形成了一個“文集”;幾天下來,剪輯了幾大本;閑暇時,我一邊聽著音樂,一邊品茗,還一邊一本一本地認真瀏覽起剪輯貼好的文章來;時光在閱讀中很快消逝,留下諸多美好記憶和閱讀樂趣。
尤其是在用剪刀裁剪報刊的過程中,我的認真勁不亞于過去時代裁縫師傅裁剪布料時的那份認真勁;我感覺,既不能把邊角剪得歪歪斜斜,有礙閱讀時審美需求,又不能把報刊文章剪得七零八落、支離破碎,影響閱讀效果,因此必須剪裁得方方正正,規規整整,一字不漏。從什么地方落“剪”、什么地方收“剪”,也是非常有講究的;既要保持報刊文章的版式風格,又不能讓一些方塊小廣告進入到剪輯本中占用地方,故有時得繞來繞去去裁剪。我既像一個專職美術設計師,又像一個剪窗花的老匠人,熟練地揮舞著手中的剪刀,仿佛裁剪著霓虹云裳。幾天下來,右手中指和食指都磨起了一個水泡,晶瑩透亮,頗像佩戴在手指上的一個晶瑩剔透的白色寶石。
“剪”出樂趣,“剪”出美意來;其實,在剪裁的過程中,我還聯想到,古往今來,剪刀既可剪布料、剪紙,亦可剪柳、剪花,甚至“剪”雪花,“剪”出了許多詩情畫意,綺麗纖秾,這是讓人始料不及的。
賀知章在《詠柳》中吟道:“萬千垂下綠絲條,碧玉妝成一樹高;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因為這個“剪”字新巧絕佳,所以賀知章之后的不少詩人得其靈慧,受其感染,也紛紛借其“剪”字萌發出無窮詩意;如杜甫在《戲題王安石山水圖歌》云:“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吳松半江水”;一連用了兩個“剪”字,妙不可言。還有錦心繡口的納蘭也在賀知章的詩詞后面“狗尾續貂”、“化賀詩為詞”:“多是年年二月風,剪出鵝黃縷”。
宋代姜白石在《長亭怨慢·漸吹盡》中吟道:“算空有并刀,難剪離愁千縷”;元代楊維楨也有“便欲手把并州剪,剪取一副玻璃煙”;兩位詩人為當時的并州(今太原市)剪刀“賣”了一個詩情畫意的廣告,賞心悅目。
陸暢在《驚雪》中吟道:“天人寧許巧,剪水作花飛”;詩人竟想出了“天人”剪取那清亮亮的水而成“花”的詩句,可謂不同凡響,震古爍今。還有詩人陸游在《秋思》中吟道:“詩情也似并刀快,剪得秋光入卷來”,也是逸興遄飛,美不勝收。
蘇東坡亦有:“今歲東風巧剪裁,含情只待使君來”,“好在堂前細柳,應念我,莫剪柔柯”,兩處均用了“剪”字,可謂一“剪”出錦繡;神情可“剪”,愁亦可“剪”;尤其是后一首詞,是蘇東坡離開我家鄉黃州前,囑咐鄰居不要剪斷堂前柳;言外之意,不必折柳相送,不必惜別懷遠;雖屬癡癡的叮嚀,表達的卻是對黃州山水人情的留戀與不舍,詮釋著深情“剪不斷”的美好。
李后主的“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用一個“剪”字,把萬千愁緒表現得淋漓盡致,恰到好處;情緒可“剪”,美物可“剪”,四季輪回可“剪”,美人亦可“剪”;如秦觀的詞“妙手寫徽真,水剪雙眸點絳唇”、白居易的“雙眸剪秋水”、李賀的“一雙瞳人剪秋水”......都“剪”出了美人的風韻與神色,頗有“無剪不成趣”的意味;難怪今人在描寫一個人的神情樣貌時也常常用到一個概括詞,叫“人物剪影”,估計這是與古人的意思合拍的結果。
總之,借助“剪”字,能“剪”出詩情畫意來,能“剪”出美意延年來,這些都是平淡生活中的一抹亮色,讓人樂此不疲。我通過剪報的體驗,“剪”出了這么多聯想,“撿拾”到了古往今來這么多的文化瑰寶,這不失為一種意外收獲;讓這個很平常的閑情逸致有了更豐盈的體驗和詩意闡發的機會,幸哉樂哉!
☆ 本文作者簡介:楊德振,中共黨員、復轉軍人、工商碩士、中國散文作家、廣東作家,現為酒店高管;業余時間筆耕不輟,在全國各類報刊發表雜文、詩歌、散文隨筆數百篇;已出版八部散文著作,兩部企業管理專著。
原創文章,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易書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