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 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這些詩句里的李白,何等豪邁,何等瀟灑!
他是我們心中永遠的詩仙,是盛唐蕞耀眼的明星。
但今天,我要告訴你一個,截然不同的李白。
一個4段婚姻皆以悲劇收場,晚年貧病交加,最后在抑郁中、孤獨死去的李白。
他的真實人生,遠比你想象的更殘酷,也更讓人心疼。
世人只知,李白詩酒風 流,卻不知他的情路坎坷得令人窒息,4段婚姻,沒有一段善終。
27歲那年,為了改變命運,出身商賈之家的李白,入贅了前宰相許圉師的孫女許氏。
許小姐溫柔賢淑,為他生下一兒一女,這本該是神 仙眷侶。
但“倒插門”的日子,不好過啊。
許家是高門大戶,李白被大舅哥們瞧不起,冷眼相加。
心高氣傲的李白受不了這氣,一走了之,把年幼的孩子丟給妻子,自己去闖蕩天下,尋找做官的機會。
這一走,就是整整10年。
10年間,許氏獨自拉扯2個孩子,日夜操勞,思念成疾。
等到李白終于想起回家,等待他的,不是溫暖的懷抱,而是妻子墳頭的荒草。
那個為他付出一切的女人,年紀輕輕就累死了。
李白只能賣掉田產,帶著一雙兒女,遷往山東。
在山東,經人介紹,李白續娶了一個寡 婦劉氏。
但這一次,是徹頭徹尾的災難。
劉氏是個務實的女人,她看不懂李白的詩,只覺得這個男人不靠譜:
沒個正經工作,整天和一幫朋友,喝酒吹牛,坐吃山空,家里的米缸眼看就要見底了!
矛盾日益尖銳,劉氏天天抱怨,李白煩不勝煩,再次故技重施——跑!
他借口尋找當官的機會,又溜出去游山玩水,對劉氏的厭惡,甚至寫進了他的詩里。
那首著 名的《南陵別兒童入京》,最后2句“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表面是得意,實則是在痛罵劉氏是“會稽愚婦”,嫌他窮、沒出息!
后來李白被唐玄宗召見,風光了一陣,拿著賞賜的錢回來,不是想著養家,而是建酒樓、修丹房,繼續他的“神 仙”生活。
劉氏徹 底絕望,大吵一架后,決絕地和他離了婚,轉身就嫁給了別人,沒有絲毫留戀。
這段充滿怨懟的婚姻,成了李白心中一根尖銳的刺。
劉氏走后,一個同樣命運坎坷的山東婦人,走進了李白的生活。
她丈夫在國外經商發了財,把她休了,兩人同病相憐,同 居在一起。
這位沒有留下姓名的“無名氏”,心地善良。
她不僅照顧李白,還把李白前妻留下的2個孩子視如己出,盡心盡力撫養,她還為李白生下1個兒子,名叫頗黎。
這可能是李白人生中,少有的安穩時光,有人為他洗衣做飯,打理生活,讓他不至于醉死或丹藥中毒。
可惜,好景不長。
僅僅5年后,這位默默付出的女人,也因病撒手人寰,留給李白的,是3個失去母親的孩子,和更深的孤寂。
年近50歲,飽經滄桑的李白,迎來了最后一段婚姻,也是蕞富傳奇色彩的一段。
在河南商丘的梁園,李白喝醉了酒,詩興大發,揮毫在一面白墻上,寫下了名篇《梁園吟》。
剛寫完,一個僧人就要把墻刷白。
這時,一位氣質高雅的女子站了出來,大聲制止,甚至不惜“千金買壁”,只為留住這首好詩!
這位女子,就是武則天時期,宰相宗楚客的孫女,宗煜(宗氏)。
才女慕才子,一段佳話就此開始。
宗氏不僅才貌雙全,還和李白一樣癡迷道教。
兩人志趣相投,詩中常秀恩愛:
“江山雖道阻,意合不為殊”。
他們一起隱居,吟詩修道,看起來神 仙眷侶。
然而,命運的殘酷,遠超想象。
安史之亂爆發,李白那顆不安分的“報國心”,又躁動了。
他不顧妻子勸阻,接受了永王李璘的邀請,做了他的幕僚。
他天真地以為,這是實現抱負的最后機會。
可他哪里知道,永王是在謀反!
唐肅宗已經即位,永王就是叛軍!
李白稀里糊涂地,卷入了謀反大案,鋃鐺入獄,被判流放夜郎(今貴州)。
宗氏心急如焚,為了救丈夫,這位曾經的宰相千金,放下所有尊嚴,四處奔走求告,動用了所有能用的家族關系,散盡錢財打點。
她拼盡全力,卻沒能擋住丈夫,被押上了流放之路。
途中,李白幸運地遇到大赦天下,狂喜之下寫下了那首著 名的《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他以為終于能回到妻子身邊,可造化弄人,等他重獲自 由,卻再也找不到宗氏了。
最后一段婚姻,也以生離死別、音訊全無的悲劇收場,可以說是4段婚姻皆破碎。
說到這里,你可能會問:
李白一輩子沒正經工作,只在翰林院待了2年,整天游山玩水、喝酒交友,他的錢從哪來?難道真是“千金散盡還復來”?
真 相,沒那么浪漫。
首先,他有個好爹。
李白出身西域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他爹李客,是個成功的跨國商人,生意做得很大,長江上下游都有產業。
李白小時候過的,就是“呼作白玉盤”(《古朗月行》)的富貴日子。
商人之子不能考科舉,他爹就拼命砸錢,讓李白去結交權貴,走舉薦的路。
父親早逝后,哥哥們分走了大部分家產。
但李白很快找到了,新的“飯票”:
婚姻, 入贅宰相門第!
原配許氏、最后一任宗氏,都是前宰相的孫女,家財萬貫。
許家的財富,支撐他漫游吳越,宗氏的嫁妝,為他提供了,相對優渥的生活條件。
婚姻,是他跨越階 層、維持優越生活的重要跳板。
不僅如此,李白還是盛唐的“頂流巨 星”,粉絲經濟玩得賊溜。
超 級粉絲汪倫,為了請偶像李白來玩,豪擲千金招待。
李白臨走,汪倫還送上“名馬八匹、官錦十端”(想想這得多值錢!),換來了那首千古流傳的《贈汪倫》。
只能說,你我本無緣,全靠我花錢。
而像汪倫這樣的土豪粉絲,李白身邊還有不少。
就連唐玄宗,都是他的粉絲,一首贊美楊貴妃的“云想衣裳花想容”,當場就換來“金百兩,錦百端”的厚賞!
才華變現,李白是祖師爺。
其實,支撐李白揮霍一生的,除了家底、妻財、粉絲打賞,還有一個更深的執念——做官!
做大官,做宰相,他總覺得,自己有經天緯地之才。
但殘酷的現實是:
李白在正治上,天真得像個孩子。
好友高適也是詩人,但高適很務實,他從小官做起,勤勤懇懇,最后成了唐代詩人里官位蕞高的人。
李白呢?心比天高,靠著賀知章舉薦,他一步登天進了翰林院(相當于中 央核心智囊團)。
可干了2年,他發現皇帝只讓他寫寫詩,哄貴妃開心。
他覺得大材小用,受了羞辱,鬧脾氣不干了,唐玄宗也樂得順水推舟,賞點錢讓他走人。
他不懂,皇帝需要的,只是他的才華點綴盛世,僅此而已。
后來的安史之亂,成了李白人生蕞大的滑鐵盧。
57歲了,報國心切、又走投無路的李白,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樣,投奔了永王李璘。
可他竟然不知道,永王是在謀反!
電影《長安三萬 里》里,李白那句靈魂質問:“為什么不能投靠永王?” 絕非虛構。
獄中的他,是真的懵懂無知。
妻子宗氏,一眼看穿的問題,李白卻渾然不覺,他以為姓李的就是忠臣,幫永王就是幫大唐。
結果,永王兵敗,李白成了反賊同黨,差點掉了腦袋。
宗氏為他奔走求生的努力,終究沒能完全抵消他的錯誤,流放夜郎成了定局。
流放途中遇赦,李白欣喜若狂,寫下“輕舟已過萬重山”,他以為噩夢結束。
這年,他60歲了,頭發花白,身體也垮了,可那顆入仕的心,還沒死透!
看著高適建功立業,他竟然也想效仿,拖著病體去報名從軍,結果可想而知,被征兵處無情拒絕。
這一刻,他徹 底絕望了。
一輩子的抱負,成了天大的笑話,身體和精神都垮了,貧病交加,走投無路。
他只得去投靠,在安徽做縣令的族叔李陽冰。
李陽冰收留了他,悉心照料,但晚了。
心死了,病入膏肓,躺在病榻上,李白終于務實了一次。
他把畢生詩稿,托付給族叔,請他整理出版,然后,用盡最后力氣,寫下了《臨終歌》:“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
這只自比大鵬、一生渴望翱翔九天的神鳥,終于在悲鳴中承認:
翅膀斷了,再也飛不起來了。
不久,一代詩仙,在當涂縣衙的陋室里,帶著無盡的遺憾,咽下了最后一口氣,終年62歲。
他被葬在當涂青山,風景雖好,卻掩不住無限凄涼。
人們不愿接受,李白這樣落魄的結局,于是,民間為他編織了一個,蕞浪漫的死法:
醉酒泛舟,見水中月影皎潔,縱身入水撈月,騎鯨仙去…多美啊,這才是詩仙該有的歸宿!
可真實的李白,死得毫無仙氣,甚至可以說是他人生的一個“污點”。
一個看似狂放不羈的絕世天才,蕞終被自己的正治幼稚和人生困境擊垮,抑郁而終。
然而,正是這種破碎,這種從神壇跌落的真實,才讓我們猛然驚醒:
原來,詩仙也是凡人。
他也有無法跨越的門第之痛,有經營不好婚姻的無奈,有養家糊口的窘迫,更有求而不得、抑郁終老的巨大失落。
他的詩在云端飛翔,他的人卻在泥濘中掙扎。
長安三萬 里,輕舟已過萬重山,那輕舟載著的,是劫后余生的狂喜,更是一個老人破碎的殘夢。
李白死了,他的長安夢,終于醒了。
這世間所有的夢,無論多么瑰麗,終有醒來的一天。
讀懂了這份真實與悲涼,那些豪邁的詩句,才真正有了重量,砸在我們的心上。
詩仙的光環褪去,一個更鮮活、更復雜、也更讓我們心疼的李白,才真正站在了人間。
文章參考:《李白(名人傳記叢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