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對五代,老美F-35再次敗北。最近央視軍事頻道突然播出一段殲-20驅離外機的實況,讓人看的熱血沸騰。一架外軍戰機突然鉆進我國東海防空識別區,"王海大隊"接到攔截命令后,掛實彈的殲-20迅速升空,雙方在目視距離內展開激烈攻防。
殲-20憑借左急轉、急爬升等高難動作,搶占"咬尾"攻擊位置,外機被持續壓制,最終只能轉向撤離。從戰術細節到裝備性能,這次對抗再次撕開了美軍在亞太的"紙老虎"面具,究竟是誰給它們挑釁解放軍的勇氣?
這次攔截有個反常細節,我軍罕見派出殲-20而非殲-16。殲-16憑借載彈量大、掛彈視覺威懾強等優勢,一直是東海攔截的主力。殲-20作為頂級隱身戰機,日常巡邏成本高且需保密雷達特征,通常只對付"高價值目標"。這次直接亮劍,等于明牌告訴外界,來的是條"大魚",答案直指美軍沖繩嘉手納基地輪駐的12架F-35A。
如果殲-16對上F-35,短板就藏不住了。雷達反射面積高,容易被發現,對敵隱身目標的探測距離也有限,稍不留神可能被反殺。反觀殲-20,雷達反射面積僅有殲-16的幾百分之一,配合EODAS全景探測系統,能像幽靈般貼近目標。我軍能夠快速遠距離發現,并進行跟蹤乃至識別五代機,靠的是空警500預警機、地面反隱身雷達及天基系統的協同。
其中空警500是核心,它的數字陣列雷達,對隱形目標探測性能超強。公開資料顯示能在400公里外,發現RCS=0.5m2的目標,實際可能更遠。而且從PL-15E在印巴空戰中的表現看,空警-500的指標很可能有所保留。
另外,雙方接近到目視距離外軍戰機都沒察覺,說明美軍E-3預警機沒發現殲-20。早在2022年,美軍原太平洋空軍司令就透露F-35A在東海與殲-20"空中遭遇"時,E-3預警機無法有效探測殲-20,這也是E-3被E-7取代的重要原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