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核集團“追求卓越年”,中核華興中核檢測積極響應上級部署,以提升產品競爭力為核心任務,通過目標引領、強化創新驅動、優化資源配置與協同攻堅,不僅攻克了技術難題,還推動了數字化轉型,有力保障了重大工程順利推進,為核電行業的安全與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攻堅“假凝”難題 彰顯技術實力
在核電安全殼預應力灌漿工程中,“假凝”現象(水泥漿體未達預定凝結時間卻表現出凝固狀態)嚴重制約關鍵質量控制與施工效率。突破既有技術規格限制,創新開發“假凝”精準檢測方法與合格漿體配制工藝,成為保障工程高質量建設的緊迫攻關課題。
中核檢測創新團隊不畏艱難,提前三年啟動研究,專項研發新測定技術方案。經過對409批次水泥、共計2000多組數據的深入測試與分析,團隊最終成功攻克“假凝”難題,為防城港核電站及后續“華龍一號”核電項目的安全殼預應力施工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為核電行業的安全發展筑起了一道新的防線。
推動核心材料國產化 引領核電技術自主化
預應力漿體外加劑是配制預應力漿體的關鍵材料,其選用是配合比設計的重中之重。中核檢測創新團隊成立專項工作組,聯合國內廠家迅速開展協同攻關。
經過136批次外加劑檢測、數百盤試驗室內及現場全比例模擬試驗,項目團隊最終成功實現“華龍一號”預應力漿體用外加劑的國產化。該外加劑的漿體性能全面優于國外同類產品,不僅為“華龍一號”核電項目提供了高質量的材料保障,更為其他核電工程提供了極具參考價值的配比方案與施工工藝。此外,團隊還在漿體泌水方法與測定設備領域申報了一項發明專利,這一突破不僅標志著我國核電技術在材料自主化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更為核電行業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數字化轉型構建智慧平臺 開啟智能檢測“新場景”
為適應集團公司“核工程智能建造”的發展要求,中核檢測聚焦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重點推進智能管理平臺、智能監控與檢測研發,通過打通信息“孤島”,建立統一數據標準,實現業務數據共享,挖掘數據價值,為賦能新質生產力找準“發力點”。
項目團隊協同軟件開發商共同開發核電特色數字化智慧檢測及信息化管理平臺。該平臺涵蓋土建、無損、理化三大核心板塊,集線上委托、自動數據采集、智能記錄編制、一鍵報告生成等功能于一體,實現了數據、人力、設備及信息的全面共享與高效整合。通過平臺運用,極大優化資源配置,實現檢測全程監測預警,減少人因失誤,顯著提升勞動生產率。例如,混凝土抗壓試驗節省時間及人工成本均超30%。同時,平臺在合規基礎上串聯商務結算,實現降本增效。
未來,隨著平臺的推廣,傳統人工操作將被線上智能“新場景”取代,為公司提升技術、優化管理、增強競爭力提供強力支撐,進一步鞏固公司在核電檢測領域的優勢地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