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部好的影視作品都離不開編、導、演三方的共同努力和相互協作。《地下交通站》就是這樣一部優秀的作品,三個方面都沒有明顯的短板。尤其是在演員方面,無論主要演員還是客串,絕大多數表現得都非常出色。
但畢竟當代的影視創作流程,已經進入到了高速度快節奏的工業化模式。如此模式下,再好的演員如果稍有懈怠也會表現得不盡如人意。《地下交通站》中幾十位主演客串中,就有那么幾位本來素日演技很不錯卻在本劇中略顯懈怠的。
本期內容就盤點一番本劇中表現不太好的幾個角色。事先聲明,在下絕非在此興師問罪。只是拋磚引玉,幫助朋友們在觀劇過程中更準確地欣賞和分析角色。
焦司令、洪政委的軍人形象
開場部分好不好,對于任何一部影視作品都非常重要。實話實說,本劇的開場部分是有點兒瑕疵的,問題就在于兩位新四軍首長的形象并不完美。
申軍誼,是著名演員老戲骨了。雖然他1984年以電影《通緝令》中的刑警形象出道,其后也陸續在多部影片中塑造了軍人形象。但真正讓他家喻戶曉成名的卻是1987年《烏龍山剿匪記》中的匪首鉆山豹,也由此定位了反面角色的基本戲路。哪怕在1988吳子牛執導的電影《歡樂英雄》和《陰陽界》中他飾演的正面角色許三多身上,也至少有三分匪氣。
申軍誼在本劇開場飾演新四軍的焦司令,表演上還算中規中矩,但敞著風紀扣又擼胳膊挽袖子的形象成了最大敗筆。前面說了,他多年來的就是以反面形象見長的,外形上也頗有一些匪氣。這身新四軍的軍裝穿在他身上本來就略顯違和,這風紀扣一敞袖子一擼,臉上再沒有個軍人的嚴肅勁兒。要是面前沒有鋪墊,觀眾們真不太容易看出來這是個正面人物。
跟申軍誼搭檔飾演洪政委的是著名導演程東海。他的問題是外形上與艱苦斗爭階段的革命軍人形象相距太遠 —— 臉型臃腫不說,頭發還特別長,而且也一樣沒有軍人的氣質。這個形象演新四軍實在是沒有什么說服力。
再多說一句,這個開場字幕也出現了嚴重錯誤。場景到底是在冀中還是蘇北,真讓人搞不明白了。
偽軍李班長新瓶裝舊酒,拿80年代的老梗糊弄新世紀的觀眾
第19集《巧入敵陣》可算得上是笑星云集的一集。在開頭與劇情幾乎無關的開場小帽兒里出現了新舊兩代的三位笑星——潘長江、郭德綱和于謙。面對當時剛剛成名正處于藝術上升期的郭德綱于謙,作為老一輩笑星的潘長江很不聰明地用出了自己20年前的“成名絕技”。其效果如何讓觀眾一目了然。
1986年,鐵嶺市民間藝術團的演員潘長江與西豐縣劇團的演員趙本山合作的二人轉拉場戲《大觀燈》火遍了整個東北。學盲人的趙本山和既學結巴又學跛子的潘長江先后500場演出場場爆滿,連錄音帶都一度賣脫了銷。甚至被當時東北的專業團體總結之為“鐵嶺現象”。兩人也由此開始紅遍了大江南北,成為家喻戶曉的著名演員。
但具體情況得具體分析。80的東北乃至全國,都還處于一個群眾業余文化生活普遍比較匱乏的時期。說白了就是人們看得少啊,各種喜劇形式看得更少。看得少就導致笑點低,觀眾們看舞臺上趙本山裝個盲人潘長江裝個結巴也能爆笑不停。可這種低檔的笑料是很容易引起審美疲勞,更容易被觀眾所拋棄的。果然,在幾部雷同的裝盲人的作品之后,趙本山果斷放棄了這種搞笑手段。在之后的春晚舞臺一年一個臺階、一年一個樣,喜劇的層次和水平不斷提升,直至成為無可替代的“春晚小品王”。
再說潘長江,雖然也是春晚的常客。但無論在小品上還是影視劇上始終抱著耍貧嘴逗咳嗽的法寶不放,在藝術的層次上始終難以更上一層樓。在這部《地下交通站》客串中,面對21世紀觀眾的他居然翻箱子底子拿出了80年代的“成名絕技”學結巴。
但此時的觀眾什么沒看過?藝術欣賞水平和笑點早就不是80年代開放初期的低級階段啦。學結巴學殘疾這些搞笑手段無異于是直接咯吱觀眾,觀眾們會買賬才怪了。估計老人家在那兒一口一個“啊…就…啊…就”的賣力氣表演的時候,旁邊的其他演員尷尬得鞋底子都快扣漏了。他演的這個李班長也成了本劇中最失敗的角色之一。
兩個偽軍大兵的表演一好一差、對比鮮明
同樣是在第19集《巧入敵陣》中,方旭和梁天客串了兩個伺候人的偽軍大兵,被那威飾演的日軍軍官呼來喝去還時不時挨兩個大嘴巴。
要說這導演也是真會選演員。方旭和梁天因為形象條件,年輕的時候都是演一些個游手好閑、吊兒郎當的角色的。在這里演受氣的偽軍大兵是正合適。
不過呢,這二位的表現可是一好一差、對比鮮明了。
方旭是本身就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又一直在電視和話劇舞臺深耕多年經驗豐富。不但演戲還做編劇做導演,成為了一位全能型的戲劇人。這種客串小角色對他而言簡直就是信手拈來毫不費力。您要是仔細觀察他演的這個小偽軍就會發現,面部表情、肢體動作和臺詞看似漫不經心,但節奏和尺寸的把握真的是恰到好處相得益彰。說明他雖然塑造的是一個吊兒郎當的小角色,但演的時候可是絲毫沒有懈怠,每個動作每個表情每句臺詞都是踩著節奏循著角色感覺去演的。
反觀梁天就差得太多了。雖然80年代末90年代初他紅極一時,成為著名演員。可其后他就把事業重心轉移到了經商上了,只是偶爾在幾部影視劇中露露臉。雖然知名度還在,但表演水平卻嚴重荒疏了。這個偽軍讓他演得是明顯木訥發愣,節奏和感覺都不在點子上。尤其是表情太過敷衍,沒精打采松松垮垮的,已經完全沒有專業演員的樣子了。要不是旁邊還有方旭撐著,這一段戲干脆就算是砸了。
正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演技也是一門功夫,長時間不演不練一樣會荒廢。
胡大夫表演過于敷衍,本來的演技派大意失荊州
情景喜劇的這種形式是很考驗客串演員的演技和職業素養的。別看戲份少臺詞短,但倉促之間接觸一個不熟悉的劇組不熟悉的劇本,如果沒有充分的準備是很可能跟不上劇組其他演員的節奏的。比如《東北一家人》第12集中。友情客串的導演馮小剛把幾分鐘出場幾句臺詞的職業小偷把握得恰到好處惟妙惟肖。而一同出場身為著名演員的張鐵林卻反差明顯。不但動作表情和臺詞都過于敷衍,而且匆忙間學的幾句東北話也是嚴重的不對味。
這部《地下交通站》中也有一位素以演技著稱的演員露了怯,那就是在最后一集里客串了個精神病大夫的耿樂。
耿樂的演技早在電影《陽光燦爛》和《開往春天的地鐵》里就得到了驗證,完全稱得上是一位演技派的演員。但在《地下交通站》里,他明顯是事先對劇本對人物完全沒有充分的準備,匆匆忙忙地僅憑一個演員的基本功和經驗勉強完成了這段表演。一個本該非常穩重的大夫被他慌慌張張地演了出來,情緒變化也只能靠搖頭晃腦擠眉弄眼來尷尬地表現。
當然,這里應該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客觀原因。就是現場與他配戲的是“安邱三巨頭”,賈隊長、黃隊長和白翻譯。三巨頭作為整部戲的搞笑擔當,早就彼此配合得如魚得水天衣無縫。仨人現在一起,你來我往你言我語就跟說相聲似的。其他演員即便精心準備也未必接得住這三位,何況耿樂貌似是倉促之間上陣,不手忙腳亂手足無措才怪。
劇中被神話一般的石隊長,演出來卻變了味
石青山這個角色是有兩個顯著特點可以做文章的。一個是他“百變大俠”的綽號,一個是他武工隊長的事跡。
表現他的“百變”。一方面需要在化妝上多下點兒功夫,讓他每次以不同身份出場的時候形象反差更大,更“面目全非”。但顯然這一點沒有做好,石青山每次出場不過就是服裝上略有變化而已。在觀眾們看來,賈貴黃金標這些人沒能把每次以不同身份出場的石青山認出來,單純就是視覺功能嚴重退化導致的。
另一方面需要演員用自身的演技把不同“分身”的感覺給演出來,化妝成跌打大夫就演成跌打大夫、化妝江湖騙子就演成江湖騙子。這一點顯然也沒有做到,或者說英壯的非專業演技達不到這個要求。跌打大夫和江湖騙子在他演來就幾乎沒有什么區別。
至于武工隊長的身份,其實是有很多很好的例子可供參照的。前輩演員們塑造了很多這種游擊戰英雄的形象。遠的如《地道戰》里朱廣龍飾演的高傳寶、《小兵張嘎》里張瑩飾演的羅金寶;近的如《烈火金剛》中李強飾演的肖飛、《飛虎隊》中劉威飾演的劉洪。哪一個不是威武正面、健康陽光的形象。但英壯偏偏把石青山塑造成了個匪氣十足跟誰都橫眉立目吆五喝六的形象,仿佛不嚷嚷就不能表達情緒。可以說,把這個石青山的形象定義為綠林好漢更合適。
另外,英壯端著架子演戲的習慣從《我愛我家》開始就從未改變過。只不過在這部劇里好像更加嚴重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