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謝偉 通訊員 熊星 蕭蕭 陳雅芬
大型美食文旅節目《三餐四季》廣東篇近日在央視播出,廣東省江門市升騰起的灶臺煙火成為全國觀眾關注的焦點。這座素有“中國僑都”之稱的城市,憑借古井燒鵝、新會陳皮、恩平簕菜、杜阮涼瓜等特色美食,在節目中展現出濃濃的煙火氣與深厚的文化底蘊,迅速俘獲觀眾眼球,節目效應持續發酵。這些地方美食成為網絡熱議話題,帶動了當地農產品銷售及文旅產業全面升溫。從田間到餐桌,從屏幕到現實,江門正以美食為紐帶,探索一條“舌尖帶動腳尖”的文旅融合新路徑,讓世界品味江門味道。
陳皮金盞湯
隨著《三餐四季》的熱播,新會陳皮再度“出圈”。在《三餐四季》鏡頭下,新會陳皮被制作成各式菜肴,這道以地名命名的風物,藏著新會人“以時間換風味”的執著。“節目播出到現在,我的電話、微信就沒停過。”江門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新會陳皮藥膳區級代表性傳承人鐘景維表示,他攜陳皮金盞湯、陳皮五彩絲、陳皮荷葉泥焗雞3道招牌陳皮菜亮相《三餐四季》,讓觀眾感受到新會陳皮的多樣魅力。據了解,他當時為節目準備了21道陳皮菜,最終選定了3款菜品。其中陳皮金盞湯將新會陳皮包羅萬象的內涵充分融合,頗具創新的“味覺四重奏”——先開蓋聞香、品濃湯滑嫩,咬下裹著湯汁的大紅柑果皮,嘗清湯細膩,加入石斛原漿提升層次,讓嘉賓享受獨特的味覺體驗。
“這道湯的巧思藏在細節里:選用老樹大紅柑果殼作濃湯容器,用肉熬制的濃湯形如豆腐花,一口下去,陳皮的‘油包’香與肉香在口腔碰撞。柑果殼需要精心挑選,當時特意挑選的柑果殼存貨差點不夠用!”鐘景維表示。
陳皮五彩絲讓陳皮從泡茶、煲湯的配角,搖身變為創意菜的主角,“炒著吃的陳皮”頗具風味;陳皮荷葉泥焗雞接地氣又親民,是傳統陳皮入菜的代表……陳皮藥膳美食讓“這塊皮”擁有了更多吃法。
端午假期,新會陳皮及特色陳皮菜肴迎來銷售熱潮。在江門市新會區陳皮村的合新陳韻店鋪前,不少顧客排起長隊。店員介紹,他們店內商品比較多,既有新會陳皮,也有陳皮周邊產品,“《三餐四季》播出后,新會陳皮銷售也被帶火了。”近期,陳皮花生、陳皮雪糕、小青柑等大受歡迎。在另一家陳皮店“正天九”,店員黃姐忙著給顧客試飲新會陳皮茶。她介紹,《三餐四季》節目播出后,咨詢量激增,端午假期3天銷量比平時增加不少,“這幾天的客流量比‘五一’假期還要多。”
游客胡女士帶著家人專程打卡陳皮村,在品嘗陳皮雪糕后坦言:“來到廣東后才發現新會陳皮這個‘寶藏’。我原先不了解陳皮,但在廣州長期居住后,已經成為新會陳皮的忠實粉絲,家里也長期備有新會陳皮。”
此外,還有許多游客來到江門打卡央視同款陳皮藥膳美食。除了新會陳皮本身的銷售火爆外,《三餐四季》的熱播還帶動了陳皮菜肴的熱銷。
在陳皮家宴酒樓,顧客都會點上幾道“陳皮菜”,既好看又香氣四溢,讓人垂涎欲滴。相關負責人表示,端午假期的人流量比往年翻了一倍,陳皮菜肴成為吸引顧客的一大亮點,“陳皮三寶雞、陳皮燒鵝、陳皮豆腐特別受歡迎,幾乎每桌客人都會點這幾道菜。”
在石澗故事私房菜,前來打卡的市民和游客絡繹不絕,不少人專程來品嘗《三餐四季》同款菜式。來自廣東珠海的金女士就對陳皮金盞湯贊不絕口:“濃湯和清湯組合在一起,還有濃郁的陳皮香氣,味道與眾不同。”石澗故事私房菜負責人表示,憑借節目的熱度,陳皮菜肴大受歡迎,今年的端午假期人流不斷,陳皮金盞湯已經賣爆了。
新會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依托《三餐四季》節目,新會陳皮的食用價值得到廣泛傳播,不僅讓更多的人認識到了新會陳皮,也為新會區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新活力。古井燒鵝、冬瓜盅,用料考究,制作困難,非擅烹者不能為之;恩平簕菜、杜阮涼瓜、臺山青蟹、沙蟲講究食材新鮮,外地朋友不到此處一游便難得一嘗。唯獨這新會陳皮,跨越萬水千山,無論放在何處,都能隨手使用,可以真正做到三餐四季“長伴左右”。新會陳皮藥膳從熒幕走向大眾餐桌,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能夠讓更多人認識新會陳皮,了解新會特有的飲食文化和故事。
《中國食品報》(2025年07月04日05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