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購發現不少奇怪東西。超市里有雷碧飲料,包裝跟雪碧一模一樣,連小票都打成雷碧兩個字。街邊賣的鞋明明標著阿迪王,穿出去別人還以為是正品。假貨現在都敢正大光明賣,這事兒確實該好好說說。
有人專門查過假貨利潤,成本五六十的東西能賣到上千。浙江有家小作坊用八塊錢的洗衣粉裝進名牌桶,賣到九十九一套,半年賺了百萬。直播里更夸張,三百塊的假名牌表吹成海外代購,說原價兩千多。反正消費者要是真信了,這錢一分不落全進自己腰包。
工廠那邊現在都有專門生產線。鞋廠流水線做假名牌鞋,質量跟真的一樣,只是皮料差些。化妝品工廠生產假大牌,瓶子包裝完全復制,就是里面成分換便宜貨。就連手機殼、充電器都有高仿,賣的時候還附帶假發票假檢測報告,擺明了跟正品搶生意。
消費者為啥買假貨?便宜是一方面。年輕人買假名牌鞋,兩三百就能穿上千塊的款。老人買康帥傅方便面,圖個看著眼熟價格又低。還有人就圖個面子,婚禮上送禮品送六個核桃,親戚來了以為送的是六個核桃。反正知道是假的,但能省不少錢,或者在人前撐場面就行。
但假貨危害大著呢。食品類最危險,有的山寨米粉菌落超標,吃壞肚子住院。化妝品假貨里重金屬超量,長期用臉上爛。假電器更嚇人,插座漏電起火,出事了廠家跑了,倒霉的是消費者。這些東西賣完就不管,出了問題找都找不到人。
打假其實一直在搞。去年某平臺下架假貨幾百萬件,但過段時間又冒出來。查處小作坊抓幾個老板,可工廠搬個地方還能繼續開張。有些商家注冊新品牌,改倆字繼續模仿大牌。執法難度大,而且假貨太多,根本堵不住源頭。
有人建議平臺加強審核,可商家總有新招,用諧音字或圖片規避關鍵詞。也有專家說靠消費者辨別,但普通人哪認得清?就算仔細看,包裝做得太像,一不留神就會買錯。還有人說提高懲罰力度,可違法成本低,被抓到賠點錢還能接著干。
賣假貨的掙得多,買假貨的圖便宜,廠家有市場需求自然就做。消費者也分不清真假,覺得反正大家都知道是假的,便宜占著又不犯法。但時間久了,正規廠家受影響大,真品價格被拉低,質量可能也得跟著湊合。最后倒霉的是老實做生意的人。
賣的賣,買的買,管的管得住一時管不住一時半會兒,就這么循環下去了。假貨就跟韭菜似的,割完又長,永遠打不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