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夯實三年提質工作基礎,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深化“五育并舉、質量為王”導向,切實推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萬源市教育局推出以“德潤桃李 行彰師表”為主題的師德標兵培育對象風采展,讓我們一起走進他們的教育故事吧!
石窩學校 李曉菊
苦口婆心;處理矛盾時的耐心調解……這些看似平凡的瞬間,卻藏著教育最本真的模樣。李曉菊老師自從教以來就牢記初上講臺時的誓言:做一名讓孩子喜歡、讓家長放心的老師。
以愛為橋,做孩子心靈的守護者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兼班主任,李曉菊老師始終堅信“教育是愛的藝術”。班里的小軒(化名)曾是讓各科老師頭疼的孩子:上課走神、作業拖沓,還總愛和同學起沖突。通過家訪李曉菊老師了解到,他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由年邁的爺爺照顧,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感。李曉菊老師與小軒聊天,聽他講奶奶的故事、說自己的小煩惱;課堂上特意設計簡單的問題讓他回答,用“你今天沒遲到”“這個詞用得真妙”等具體表揚幫他建立自信;一學期后,小軒不僅成績穩步提升,還主動幫同學整理課桌,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他爺爺拉著李曉菊老師的手說:“老師,您比我們做家長的還上心啊!”
以文為媒,在語文課堂播撒品德種子
語文課本是德育的天然土壤。在教《坐井觀天》這一課時,李曉菊老師帶孩子們演課本劇,讓他們在角色扮演中體會“青蛙”和“小鳥”對眼界狹窄的局限性和開放心態的們演課本劇,讓他們在角色扮演中體會“青蛙”和“小鳥”對眼界狹窄的局限性和開放心態的重要性。同時希望孩子們能像小鳥一樣,在天空中自由飛翔,看到廣闊的世界,更希望孩子們主動跳出自己的舒適區,去接觸新事物、新思想,拓寬自己的視野。
以責為尺,做家校共育的牽線人
李曉菊老師常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只有家校同心,教育才能更有力量。班里留守兒童較多,針對留守兒童較多的情況,李曉菊老師始終心系孩子們的成長,不僅在學習上耐心輔導、答疑解惑,幫助他們攻克知識難關;在生活中也時刻關懷,從添置衣物、準備學習用品等物質幫扶,到傾聽心聲、疏導情緒的心靈陪伴,用細致入微的關愛填補他們缺失的親情空白,成為孩子們校園里最堅實的依靠。
來源:萬源教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