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筑盾護航
創新服務守護民生權益
走基層
6月27日上午9點,黃浦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的法律援助窗口已迎來首批咨詢群眾。在婦女維權咨詢窗口前,一位中年女士正與值班律師低聲交談,手中攥著皺巴巴的離婚協議書;而隔壁窗口,外賣小哥則在律師身邊,翻看著勞動合同法……這樣的場景每天都在發生。2024年數據顯示,黃浦區法律援助中心法律咨詢窗口年接待量達7958人次,較2023年增長16%。通過分時段開設勞動仲裁、婦女維權、涉老案件專題咨詢、資深律師接待等五類特色窗口,實現咨詢服務的精準化供給。
一
熱線背后:
看不見的網絡守護
“您好,這里是上海12348,請問有什么法律問題需要咨詢?”在熱線接聽室內,電話鈴聲不斷,接線律師一邊專注傾聽,一邊快速記錄著來電信息,為每一位尋求法律幫助的群眾提供專業指引。
自2022年黃浦區法律援助中心與兩家律所合作開通雙線路接答服務以來,極大地提升了熱線的接聽能力與服務效率。從近三年的數據來看,熱線接答量呈穩步上升態勢:2024年更是達到27664人次,較上年增長4.6%,充分彰顯了群眾對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的信任與依賴。
在此基礎上,區法援中心建立了“雙所輪值+全流程質檢”機制。“雙所輪值”模式下,兩家律所的律師輪流值班接聽熱線,充分發揮各自專業優勢,為群眾提供更全面、更精準的法律解答。同時,“全流程質檢”機制為服務質量保駕護航。法援中心嚴格落實《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服務規范》,每日對若干名接答律師的接答錄音進行抽查,確保每月對每名接答律師實現監督全覆蓋。抽查過程中,工作人員對照第三方評估標準,認真制作臺賬,詳細記錄接答情況。一旦發現接答內容不符合規范、可能降低咨詢人滿意度的律師,會及時進行提醒并責令改正。得益于這一機制的有效運行,2024年質檢數據顯示,接答規范率大幅提升至98.7%,服務質量顯著提升。
二
案件辦理:
法治溫度的傳遞
在法律援助案件受理窗口,外來務工人員周某某的案件正在辦理。去年,她在送餐途中遭遇交通事故,腰部受傷后因經濟困難無力維權。法律援助中心當即指派徐健律師承辦此案。
“周女士,鑒定費不用您出,您的案子可以‘免申即享’。”在司法鑒定科學研究院,徐律師耐心陪同著周某某完成各項檢查。鑒定結果顯示其腰椎損傷與事故存在因果關系,最終法院判決保險公司賠償20427.11元。
這樣的案例在黃浦區并非孤例。2024年,該中心辦理民事法律援助案件190件,刑事法律援助案件1175件,同比增長33.2%。在刑事辯護全覆蓋工作中,新招募的30名刑事法律援助律師充實了團隊力量。
三
質量監管:
動態評估的智慧
在區法援中心的辦公室,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了一疊厚厚的卷宗,這是專家律師評審團對2025年第二季度結案卷宗抽查的結果。“這份勞動爭議案件的談話筆錄完整規范,代理意見充分結合事實、證據和法律適用,被辦案機關采納,建議作為優秀案例推廣。”在其中的一份評估表上,評審團成員臧律師寫下了這樣的評語。
自2025年建立“動態評估與專家評審雙驅動”機制以來,法援中心每季度開展專家抽查評估,構建起“中心監督+庭審旁聽+辦案機關評價+受援人回訪”的全流程監督體系。在全市案件質量評估中,黃浦區連續兩年位列前茅。
四
宣傳創新:
法治聲音的傳播
“李大爺,您別著急,我給您詳細講講這個法律問題。”在社區的法律咨詢活動現場,一位法律援助律師正耐心地為老人解答疑問。這樣的場景在每年學雷鋒紀念日、婦女節、助殘日、兒童節、敬老月等各時間點不斷上演。法律援助律師們走進社區、樓宇、學校為特定群體提供貼心的法律服務。
據統計,區法律援助中心精心組織或鼓勵、支持法律援助律師參與法律咨詢、法律援助宣傳活動,并專門組建了法律援助法宣講團,開展法律援助法學習宣傳活動二十余場。
此外,法律援助中心還與寶山監獄通力合作,打造“法援送法助回歸”品牌項目。定期走進大墻為服刑人員提供法律咨詢、開展法治講座,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法律觀念,為回歸社會做好準備。“通過這些活動,我們希望能讓服刑人員感受到社會的關愛和法律的溫暖,引導他們積極改造。”法律援助中心主任表示,區法律援助中心的法宣工作正以“案例+信息+活動”三位一體的模式,不斷拓展宣傳渠道,豐富宣傳形式,讓法律援助的陽光照亮每一個角落,為廣大群眾撐起一片法治的藍天。
從咨詢窗口的溫暖對話,到熱線背后的嚴謹質檢;從案件辦理的法治溫度,到質量監管的創新智慧;從宣傳創新的生動實踐,到專家評審的權威保障,黃浦區法律援助中心正以多維創新守護著這座城市的法治尊嚴與民生權益。
來源:上海黃浦
編輯:張夢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