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日,新修訂《上海市紅十字會條例》正式施行,為新時代上海紅十字事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能級,提供了強有力的法治保障。三年來,上海各級紅十字會以新修訂《條例》為依據,對標“走在前、做表率”要求,堅持依法興會,聚焦主責主業,主動開拓進取,在多個領域打開了新局面。
服務升級,
基層組織煥發新的活力
基層組織有活力,事業發展才有動力。為更好地貫徹落實新修訂《條例》中有關將紅十字服務總站和服務站等基層服務平臺納入基層治理,更好聯系和服務基層群眾的精神,三年來,圍繞“紅十字服務站有活力、紅十字服務總站有實力、博愛家園有影響力”的目標,各級紅十字會積極推進基層組織、陣地和服務在社區的廣泛覆蓋,著力打造“群眾身邊的紅十字”。
截至目前,全市街鎮紅十字服務總站達221個;16個區共有103個街鎮獲評市級“博愛家園(街鎮)”,相比新修訂《條例》實施前增長了66%;其中15個街鎮榮獲首批“中國紅十字會城市社區博愛家園示范點”。
靜安區彭浦新村街道正是15個“中國紅十字會城市社區博愛家園示范點”之一。新修訂《條例》施行后,街道在原有“疏導心理、疏解矛盾”項目和“博愛彭浦”紅十字志愿服務隊的基礎上,進一步整合資源,對志愿服務隊進行了重組,探索建立了雙疏、幫困、便民“3+X”的服務機制和“紅十字+養老服務”雙向融合機制,主動關愛獨居老人、困難殘疾人、困境兒童等特殊群體,得到普遍認可。
地處上海城市副中心、市級商業中心和楊浦區知識創新區核心區域的楊浦區五角場街道紅十字會積極打破各類陣地間壁壘,推動紅十字服務站點建設與黨群服務中心、文化活動中心、社區學校陣地建設相促進,將紅十字工作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打造了五區(社區、商區、校區、營區、園區)聯動的博愛服務網絡,并通過設立紅十字博愛驛站全面融入“15分鐘社區生活圈”。其“公益菜市”志愿服務項目作為紅十字工作融入社區治理的典型案例,曾被《新民晚報》《澎湃新聞》和上海電視臺等媒體宣傳報道。
新修訂《條例》施行三年來,越來越多紅十字組織立足“黨政所需、群眾所盼、紅會所能”,在基層社區治理中發揮出了積極的作用,涌現出“實景教學 守護生命”——徐匯區徐家匯街道紅十字會救護技能提升項目,奉賢區西渡街道“一灣”博愛文化帶項目,虹口區涼城新村街道“愛的脈搏”關愛失獨家庭項目等多個深受群眾歡迎的紅十字特色項目,不僅激發了基層紅十字組織的動力活力,更有效增強了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