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7月1日,美國聯合日本、印度、澳大利亞三國外長,共同打造了一個全新的“印太稀土聯盟”。
盡管四國之間各有算計,但在應對中國稀土管制問題上卻是很默契。
而中國也在同一天做出了29年來的重大決定!
四方聯盟“各懷鬼胎”
7月1日,四方安全對話(Quad)在華盛頓開了第二輪會議,但這回不談安全問題,轉而聊起了“稀土”。
四國外長齊聚一堂,推出了“四方關鍵礦產倡議”,專門討論如何確保稀土資源的供應鏈穩定。
美國國務卿魯比奧一開口就直奔主題:“我們得把全球礦產供應鏈多元化,不能再依賴中國了。”
這個意思明擺著,就是要拋棄中國的“稀土控制權”,自己來當老大。
但四個國家都帶著各自的算盤,首先是日本,自從特朗普上臺,日本就一直想和美國談判達成零關稅協議,但雙方的分歧像“深溝”,四輪談判也沒啥進展。
美國只想講“對等關稅”,而日本卻想一攬子解決所有關稅問題。
日澳印各懷心事,魯比奧還想著中國:別談了,得干實事,搞礦!——2025-07-02,觀察者網
特朗普不高興了,威脅要對日本加稅,結果日本也不怕,表示絕對不會為和美國的談判犧牲本國農業。
再看印度,和日本相比,稍微能接受一點,但莫迪政府也有自己的底線,愿意和美國合作加征鋼鐵關稅,但農業和乳制品這兩個領域絕不觸碰。
為了在7月9日之前達成協議,美國也做出了一些妥協,盡管如此,特朗普之前和巴基斯坦關系太好,印度心里始終有疙瘩。
至于澳大利亞,表面看和美國友好無比,但五角大樓最近放風稱美國可能退出奧庫斯協議,這讓澳大利亞有點不安。
雖然沒有公開表態,但和中國的互動卻越來越頻繁了。
就在這種微妙的氛圍下,四國不約而同地聯手成立了一個“稀土聯盟”,目標就是確保全球稀土供應鏈不受制于中國。
魯比奧興奮地表示,這一切將有助于保證從稀土獲取到加工提純的全過程都能在“四方”控制之內,換句話說,美國要主導整個稀土產業鏈了。
中方組合拳回應
美國這幾年對稀土的關注不止一次跑上頭條。
其實,美國早就不甘心一直被中國的稀土“卡脖子”,于是開始想方設法拉攏其他國家,建立起一條“排中國”的稀土產業鏈。
特朗普那時候就大聲嚷嚷著,警告說要減少對中國稀土的依賴,但到了2023年,美國的稀土依賴依然有70%是從中國進口的。
什么意思?就是別說美國想甩開中國,連根本的技術和成本問題都解決不了,西方的這一夢,就算做了再久,還是醒不過來。
不過,事情的轉機出現在中美貿易戰爆發后,中國的稀土成了博弈中的一張王牌。
美國終于意識到,當中國對稀土實行管制時,自己真的是沒招了。
記得美國國務卿魯比奧甚至親自參與了瑞士的中美談判,想想看,能讓國務卿親自上陣,稀土問題背后到底有多大分量。
然而,中國可不是坐等別人打,最近,中國稀土集團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換血”,新一屆管理層不僅年輕,而且在國際合作方面更有一套。
這顯然是為了迎接未來更復雜的國際市場和戰略變革。
中國的稀土產業正在進行深度的戰略轉型,未來會在民用和軍工兩個領域,明確資源的分配和管理機制,做好各方面的準備。
與此同時,7月1日,中國的新《礦產資源法》正式生效,這可是時隔29年后,第一次大刀闊斧的修訂。
修訂后的法律明確將“維護國家礦產資源安全”納入了法律的核心目標,并且建立了戰略性礦產資源清單管理制度。
這個變化意味深長,也標志著中國的礦業政策徹底轉向了國家安全為中心的戰略保障體系。
盡管美國臨時組建的“稀土聯盟”看上去松松散散,沒什么實際影響力,但誰都知道,美國的背后還是有強大影響力的,我們不能掉以輕心。
打破美國盤算
美國真是把“雙標”和“霸權”這兩個詞玩到了極致,像個不太聰明的孩子試圖通過“小聰明”捉弄大人,結果反而玩了個自欺欺人的政治鬧劇。
其實美國一直不甘心看到中國的崛起,于是各種手段層出不窮,拿科技領域說事,想把中國卡住脖子。
它拿“國家安全”當借口,把華為、中芯國際等845家中國科技企業列入黑名單,試圖通過斷供芯片和封鎖技術來切斷中國的產業鏈。
可是,搞了半天自己反倒陷入了焦慮,開始出臺什么《芯片與科學法案》,背后投入520億美元救本土半導體產業,指責中國“補貼產業破壞公平競爭”,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可笑的是,面對這樣的“高墻”圍堵,中國非但沒有被卡住,反而憑借“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在2024年成功實現28納米光刻機的量產,華為更是在2025年突破了7納米的工藝。
美國想封鎖中國,結果卻成了催化劑,推動了中國科技領域的大躍進。
再看看經濟領域,美國對中國加征關稅,稅率從25%直接飆升到125%,拿關稅當政治籌碼。美國以為這樣能讓中國屈服,結果把自己的民眾和企業也拖下水。
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居然上漲了3.2%,而失去了中國市場的波音裁員1.6萬人,特斯拉在上海的工廠產量也面臨風險。
這時候,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還跑出來說要阻止中國獲得先進芯片,結果中國毫不手軟,直接把美國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凍結其在華資產,停止交易。
美國的“關稅大棒”變成了“紙老虎”,而中國則憑借《反外國制裁法》和“一帶一路”戰略,快速找到了解決辦法,拓展了149個國家的市場,打得美國一點脾氣也沒有。
至于臺灣問題,美國總是口口聲聲說不支持臺獨,可又偷偷賣給臺灣F-16V戰機、M1A2T坦克,甚至派軍官駐臺指導。
但中國哪里會坐視不管?通過一系列的軍事演習,東風-41導彈、福建艦航母等戰略威懾力量紛紛亮相,告訴美國:干涉臺灣,后果不堪設想。
中國早就明確了“武統”紅線,根本不會給美國留任何喘息的空間。
美國這種所謂的小聰明其實不過是霸權衰落的垂死掙扎,想要通過各種手段阻擋中國的崛起。
但中國一向不主動挑事,這不代表我們害怕沖突,如果美國玩什么“小手段”,最終只會是自食其果。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