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日本漫畫家龍樹諒在《我所看見的未來》中預言的“2025年7月5日大災難”僅剩最后一天,該預言稱將發生比日本大地震規模大三倍的海嘯。
今天(7月4日),相關話題沖上熱搜第一、第二。
盡管科學界普遍質疑,這一預言仍在日本社會引發連鎖反應,防災產品銷量增加。
部分航空公司已悄然減少赴日航班,離日旅行增加。日本國土交通省相關人士證實了這一趨勢。
資料圖 圖片來源:城事特搜
一位不愿具名的知名廣播作家表示:“無論真假,7月5日當天我都會帶兒子離開東京。”他透露,曾想制作專題節目討論此事,但遭電視臺以“避免引發公眾恐慌”為由拒絕。頗具戲劇性的是,拒絕他的制作人私下坦言:“其實我也計劃4日起帶家人外出旅行。”
與此同時,日本民眾仍保持常態。有網友曬出工作照表示“公司不放假,該上班上班”,也有網友發帖稱“決定5日凌晨四點帶著寵物在街上等待”。
據了解,龍樹諒1999年曾出版漫畫《我所看見的未來》,其中“預言”了“2011年3月的大災難”,被指“命中”東日本大地震。
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 圖片來源:新華社
震后該書熱銷,2021年由飛鳥新社重新出版為《完全版》,并增添新的“夢境預言”,稱“下一次大災難將在2025年7月5日發生”,描繪了日本南部海底劇烈破裂、海嘯襲擊太平洋周邊國家等災難場景,還稱“海浪高度約為東日本大地震的3倍”。
書中明確指出,“如果做夢的日子就是災難實現的日子,那么將是2025年7月5日”。
面對市場熱銷與廣泛爭議,近日,龍樹諒在新作中首次澄清,她并未堅稱災難一定發生在“7月5日”,并表示“那天不一定會發生大事”。
龍樹諒指出,《我所看見的未來(完全版)》在出版過程中有部分內容是“在出版社主導下整理出來的”,包括具體日期,或許是在訪談內容中“倉促決定、匆忙寫入”,并非出于她的本意。
此外,她進一步說明,“夢見的日期”并不等于“災難發生的日期”,否認具體日期具有絕對意義。
家住東京的竹內正典先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受到小說預言影響的大部分都是年輕人,特別是該小說的書迷。“在東京一些超市確實有防災用品銷量激增,部分民眾囤積物資,甚至有學生戴頭盔上學的情況。”
資料圖 圖片來源:城事特搜
但他認為,社交媒體上那些極具不科學的謠言傳播所產生的影響,已經構成了一個嚴重的問題。盡管社交媒體上充斥著各種負面信息,但目前尚不清楚這種恐慌言論是否起到了作用——日本依然是一個非常受歡迎的旅游目的地。
**如有侵權請與本公眾號聯系**
來源 | 新華社、瀟湘晨報、封面新聞、大象新聞
編輯 | 趙婉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