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BMI指數高達31.5并伴有中度脂肪肝的李先生(化姓)在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肥胖代謝病中心,首次用上了剛剛獲批上市的國產創新減重藥物瑪仕度肽注射液(信爾美?)。他的困擾映射著中國超4億超重肥胖人群(據《柳葉刀》2021年研究)的現實困境:使用單靶點藥物遭遇減重瓶頸,即便堅持運動,體重與內臟脂肪堆積問題仍難破解。肥胖已不僅關乎體型,更與脂肪肝、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逾200種疾病深度捆綁。
醫院副院長、肥胖代謝病綜合診療中心主任醫師楊景哥成功為其開具了該國產減重藥物的廣東省首張處方,標志著這一創新減重藥物在廣東省正式進入臨床使用。
作為全球首個獲批上市的胰高血糖素(GCG)/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雙受體激動劑,瑪仕度肽的上市使用不僅填補了國內該類藥物的空白,也為中國超重及肥胖人群提供“抑制食欲+加速代謝”的全新治療方案。
“抑制食欲+燃燒脂肪”雙管齊下
直擊代謝困局核心
這款由信達生物開發的全球首個GCG/GLP-1雙受體激動劑,其核心突破在于同時作用于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受體和胰高血糖素(GCG)受體。它既通過GLP-1受體激動作用減少饑餓感、延緩胃排空以抑制食欲和減少食物攝入,又借助GCG受體激動作用激活脂肪氧化、加速肝臟脂肪代謝,特別是針對危害極大的內臟脂肪進行動員燃燒。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紀立農教授指出,中國肥胖人群普遍呈現“低BMI指數下高內臟脂肪堆積”的特征,瑪仕度肽的雙重機制精準匹配了這一國情。專門針對中國人群的GLORY-1臨床研究證實,使用該藥治療48周后,受試者平均減重幅度達到14.4%,肝臟脂肪含量顯著降低超80%,腰圍平均減少達11厘米。
精準覆蓋適用人群
明確藥物邊界與長期管理要義
經國家藥監局批準,該藥物一方面適用于BMI≥28kg/m2的肥胖人群,另一方面也覆蓋BMI≥24kg/m2且伴有高血糖、高血壓、血脂異常、脂肪肝或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等代謝問題的超重人群。
盡管藥物適用人群明確,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楊景哥主任強調其并非萬能,存在明確禁忌:甲狀腺髓樣癌個人既往病史或家族病史,或2型多發性內分泌腫瘤綜合征患者就不宜使用該藥物。該雙靶點藥物的常見不良反應主要集中于消化道,如腹脹、惡心等,多數為輕中度且可控。
“任何減重手段都必須以生活方式的干預作為最重要的基礎。藥物治療過程中需同步重建健康的飲食、運動和作息習慣,唯有如此,才能在停藥后有效減少體重反彈,實現長期的體重管理目標。”
雖然瑪仕度肽的便捷設計提升了患者體驗,但專家傳遞的核心信息始終如一:藥物是重要的新工具,但對抗肥胖及其相關代謝性疾病的根本,仍在日常生活方式的持續管理。
“這款藥物為超重和肥胖患者提供了新的干預選擇,”楊景哥主任在開具首張處方時再次強調,“但從長遠來看,管住嘴、邁開腿依然是維持健康體重的關鍵。良好的生活習慣才是長期體重管理最重要的保障。”這既是對個體的健康指引,也與國家推進“健康體重行動”、降低慢性病負擔的戰略方向緊密呼應——新藥提供了有力武器,但健康的主動權,終究掌握在每個人踐行健康生活方式的行動之中。
采寫:南都記者 王道斌 實習生 溫瑋 通訊員 張燦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