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蘇超”聯賽第六輪,南京隊將在奧體中心主場迎戰蘇州隊。南京不少餐飲企業紛紛亮出福利,小廚娘、櫻桃鴨等商家還推出了憑票根送鹽水鴨、送鴨腿等活動,吸引眾多球迷。南京鹽水鴨儼然成為賽場外的“主角”,借著“蘇超”東風“游”向全國。你可知道,鹽水鴨不僅是南京人心中家喻戶曉的城市“代言人”,它也是中國地理標志產品,是首批納入中歐地理標志協定的南京地方風味。
全國首批,在歐洲也受保護
“來南京看球,哪里的鹽水鴨最好吃,求推薦”……隨著南京隊和蘇州隊比賽時間的臨近,“南京鹽水鴨”熱度越來越高。“老板,給我斬半只鴨子。”7月4日上午,家住三條巷的郭女士來到科巷一家鹵菜店買鹽水鴨。“南京鹽水鴨味道獨特,在別的地方吃不到。”郭女士笑稱,排隊斬鴨子是南京人的日常生活一景。“蘇超”的火爆,更是推動南京鹽水鴨熱度持續攀升。記者注意到,在夫子廟、科巷等地的多家鹽水鴨門店,很多游客購買后直接快遞回去;不少農貿市場的熟食店也有很多游客入鄉隨俗“斬只鴨子”。
令南京人贊不絕口的鹽水鴨的“獨特口味”,正是地理標志產品的特有風味。久負盛名的南京鹽水鴨,至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歷史,是帶得走、嘗得到的“南京名片”。鹽水鴨以皮白肉嫩、肥而不膩、鮮美可口的特色著稱,被評為“江蘇十大經典名菜”。早在2001年,南京鹽水鴨就榮獲原產地保護。2020年,南京鹽水鴨入選中歐地理標志協定首批保護名錄。《中歐地理標志協定》是中國與歐盟簽署的首個高水平地理標志保護雙邊協定,為雙方各275項特色產品提供法律保護,有效促進貿易互惠和知識產權合作。
南京鹽水鴨成為地理標志產品,其實“大有來頭”。南京水網密布,極適合鴨子生長,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南京即有“筑地養鴨”記載。六朝時期,南京便有了鴨饌,被譽為“六朝風味,白門佳品”。歷史上,《南史》《儒林外史》《金陵物產風土志》等文獻都有南京鹽水鴨相關記載。
地理標志作為重要的知識產權類型,賦予產品獨特的質量信譽與市場辨識度。除了南京鹽水鴨,南京雨花茶、橫溪西瓜、溧水草莓等一大批地標產品,都是“南京風味”的代表。這些地理標志產品“名揚四海”的背后,是一方水土的特色資源,是含金量十足的產品品質和嚴格的標準制定。值得一提的是,連日來,乘著燃遍江蘇綠茵場的“蘇超”戰火,南京鹽水鴨、無錫水蜜桃、鎮江香醋、陽澄湖大閘蟹、黃橋燒餅、淮安小龍蝦等優秀的江蘇地理標志產品,也成為各地“代言人”,各出奇招,“花式”攬客,帶給省內外球迷、游客全新的體驗。
快來解鎖“南京鴨”的多重吃法
人們開玩笑說,“沒有一只鴨子能游出南京”,南京有著“無鴨不成席”的說法。南京人對鴨子的熱愛,無法用語言描述,“全鴨都是寶,絕不浪費”。鴨頭、鴨脖、鴨胗、鴨翅、鴨腿,通常以鹵味的形式走進南京人的生活,鴨血則用來搭配粉絲變身為“鴨血粉絲湯”,主打賣醬鴨、板鴨、烤鴨、鹽水鴨等各種鹵菜店開遍南京大街小巷。
盤點南京最有名的6種鴨子美食,第一名的位置一定要留給鹽水鴨。鹽水鴨最能體現鴨子的本味,制作工藝也十分考究,活鴨宰殺,再經腌制、老鹵浸泡等多道程序,強調“炒鹽腌、老鹵復、風的干、煮的足”,肉玉白,油潤光亮,皮肥骨香,咸鮮可口。板鴨也是不少南京人的心頭好。其做法是用陳年老鹵和鹽,配上各種香料鹵腌十幾小時,然后掛起來晾干而成,口感鮮嫩,肉質酥爛細膩,香味濃郁。烤鴨也是南京的傳統名菜,歷史悠久,烤出來的鴨子紅亮,皮脆嫩滑,非常入味。南京醬鴨是必吃不可的美味,尤其以醬鴨頭最出名。醬鴨口感醬香濃郁、細嫩可口,最受好甜口的食客歡迎。
鴨血粉絲湯是南京的招牌小吃之一。各地游客來南京旅游,往往會點一碗鴨血粉絲湯“打卡”。南京鴨血粉絲湯以整鴨熬湯,鴨血鮮嫩柔滑、鴨胗咸香入味、鴨腸爽滑,再加上滑溜溜的粉絲,連湯帶水地吃下一碗,讓人大呼過癮。鴨油燒餅也是南京的傳統名點。鴨油燒餅層次分明,入口又香又酥。游客在各種賣鴨油燒餅的小店經常會看見大排長隊,南京人對它們的喜愛可見一斑。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徐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