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對著鏡頭宣布了一個重大決定:“從今天開始,關閉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
就這么幾句話,一個有著64年歷史的機構就這樣走入了歷史。
同一天,十幾家境外所謂的“獨立中文媒體”也相繼發布了停運公告。
在社交平臺上,幾位曾經活躍的大V突然發出意味深長的告別:“自由的燈火似乎黯淡了。”
網友們的回復直戳要害:“斷奶了?”、“自由變貴了?”
追溯到1961年冷戰高峰時期,肯尼迪總統創立了USAID,它誕生之初便肩負著明確的戰略使命:通過經濟援助與蘇聯爭奪全球影響力。
這個機構在六十四年間遍布了一百多個國家,年度預算一度高達390億美元,員工人數超過一萬人。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它的任務性質發生了轉變,逐漸成為干涉他國內政、顛覆政權以及進行意識形態滲透的工具。
特朗普重返白宮后,USAID的命運就開始步入倒計時。
面對聯邦機構精簡計劃,USAID高層試圖通過游說國會來保留其獨立性,但這一舉動激怒了特朗普,導致他直接下令:不改革就關閉。
到了6月,隨著魯比奧正式接管國務院,他宣布將USAID的所有職能并入國務院,并增設一名副國務卿負責非軍事援助項目。
從醞釀到終結,整個過程僅用了兩周時間。
值得注意的是,USAID的年度預算從2020年的390億美元驟降至2025年的68億美元,降幅達到了驚人的83%。對于這一消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反應截然不同。
英國等國表達了擔憂,認為這是削弱西方影響力的嚴重失誤;而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國家則私下表示歡迎,將其視為獨立發展的機會窗口。
更有趣的是,投入到USAID的資金去向成了熱議話題。
根據審計報告,該機構每年資助七百多家海外媒體和六千多名媒體人,這些名義上的“獨立聲音”,實際上卻是傳播美國立場的“走狗”。
在中國問題上,USAID的資金專門用于資助那些制作抹黑中國內容的媒體人。
現在資金鏈斷裂,這些人陷入了困境,有人哀嘆活動將“陷入混亂和困難時期”。
USAID的關閉不僅改變了全球發展援助的格局,也為其他國家提供了新的機遇。
比如,在巴基斯坦,中國的瓜達爾港項目四年間創造了7.5萬個就業崗位,而在同一地區,USAID花費210億美元僅修建了127公里公路。
民調顯示,接受中國幫助的非洲民眾中72%對中國持正面看法,相比之下,USAID主導地區的比例僅為38%。
此外,韓國暫停了“美韓聯合援助計劃”,轉而與中國簽署了價值150億美元的基建合作協議,進一步表明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的信任和支持正在增強。
總的來說,USAID的關閉雖然旨在維護美國的利益,卻無意中加速了全球南方國家的發展路徑轉型。
對于中國而言,這無疑為輿論環境增添了一份真實性的保障,同時并未造成任何實質性的損失。
這一事件再次證明,在當今多極化的世界里,單邊主義難以阻擋合作與共贏的趨勢。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