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末年以前,大家都普遍認為天圓地方,直到意大利人利瑪竇來到中國傳天主教的時候才帶來了地球是圓形的這一說法。但在當時,這種說法大家并不認可,都覺得這個外國人是瞎說的。
然而有這么一個人,他接受了西方思想的啟發再經過實踐對比之后,選擇了相信,他就是明朝崇禎年間的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徐光啟。
徐光啟是出生于嘉靖年間,在萬歷朝考中進士。一般來說,中了進士之后,大家都會想方設法地去謀求官職,可徐光啟并不是這樣的。
最初的徐光啟對天文學和歷法非常感興趣,并且在學習天文和歷法的時候,遇到了他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人,來自海外的利瑪竇。在利瑪竇的幫助下,徐光啟不光成為了有名的天文學家,還是非常厲害的翻譯家、數學家、農業專家、軍事家。
關于天文
他經常和利瑪竇一起探討天文歷法,除了接受利瑪竇所說地球是圓形的之外,還接受了地球有經度和緯度之分。甚至還根據第谷星表和中國傳統星表,提供了第一個全天性星圖,成為了后世星表的基礎。
不光如此,他還是崇禎年間《崇禎歷法》的總編,當時的許多歷法著作《大測》《日纏歷指》《測量全義》《日纏表》等都是由徐光啟參與編寫和翻譯的工作。
關于數學
徐光啟不僅僅是在天文學方面貢獻巨大,還對中國數學的發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像我們現在學的幾何,就是徐光啟帶來的,甚至幾何這個名詞都是他起的。
幾何的到來,不斷讓數學這書學科得到了蓬勃的發展,還影響了后世像水利工程、兵器兵法、軍事工程、會計理財、各種建筑工程等各種行業帶來了飛速的發展和便利。
關于農業
徐光啟在為父守孝的三年中,在老家開辟了幾間菜園來進行農業的實驗,總結出許多農作物種植、引種、耕作的經驗,并把它們編寫成書。
之后又在天津三次開墾田地,進行大規模的農業實驗,來測試之前在菜園里種植作物大規模化的可行性,并再次把測試記錄成書。
一直到徐光啟去世之后,由他的門生弟子才把徐光啟的著作整理修訂,刊印成冊,該書還被命名為《農政全書》。全書分為12目,共60卷,50余萬字。12目中包括:農本3卷;田制2卷;農事6卷;水利9卷;農器4卷;樹藝6卷;蠶桑4卷;蠶桑廣類2卷;種植4卷;牧養1卷;制造1卷;荒政18卷。
關于軍事
在軍事方面,徐光啟非常具有后世的眼光,那就是大力推薦發展火藥和大炮。在萬歷朝四十七年,明軍在薩爾許之戰中大敗,讓徐光啟認識到,光發展農業讓大家吃飽穿暖是沒用的,只有讓軍隊變得強大才能保衛自己的國家。
徐光啟便開始籌集資金研究火器,還不停的尋求火器與城墻的防御,火器與攻城,火器與步、騎兵種的配合這些方面的運用。然后把這些運用編寫成冊,就成了現在我們看到的《火攻要略》《制火藥法》等各種關于火器運用方面的知識。
但非常可惜的是,當時整個大明朝都在忙于黨爭之中,根本沒有人關注徐光啟的這些成果。不然的話,或許我們看到的又是另外一種歷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