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鵬G7這款號稱“劃時代超級AI汽車”終于正式亮相了,作為今年小鵬家族首款重磅車型,小米YU7在前,能否續寫純電SUV汽車的銷量傳奇?
我愿稱其為中型SUV卷王!
很多車企還在糾結定價的時候,小鵬已經放棄執念,將G7這個級別的車率先干到起售價不到20萬,要的就是銷量至上。此次G7共三個版本,SKU簡潔清晰,核心差異點其實很簡單,就兩個:續航 + 輔助駕駛,定價刀法可以說是穩準狠一步到位。
特別是Ultra版本,可以看作小鵬汽車在秀自己輔助駕駛的肌肉,簡直是在拿低配的起售價卻在搭配頂配的產品力,反向預期管理簡直拉爆。
明顯感受到小米YU7的定價對G7形成不小的壓力,兩者都是對標Model Y,不拿出點誠意市場處境確實會很難。
這個定價是很有針對性的,價格卡在中端智能電動車的主流價格區間,既比 Model Y等競品低一些,又比部分純電 SUV 的入門價更有吸引力,完美覆蓋YU7以下的市場。
小鵬G7延續了一貫的賣點全系標配的策略,不看什么第二代家族式 XFACE 前臉、光韻烏托邦設計理念、歐洲真木、Nappa真皮,只看3顆首發的圖靈AI芯片、四座座椅通風/加熱/按摩/電動調節、87英寸的追光全景抬頭顯示、后排小桌板、20個揚聲器、智能可變阻尼減震器,另外800V和高階智駕也全都有,在配置單上就大幅度領先。
綜合配置和定價策略來看,小鵬G7真的非常直接,就是照著Model Y造車,然后頂配比Model Y入門版便宜、算力提升3倍,而主銷的Max版本不區分配置差異、價格比Model Y殺手們再低15%,性價比拉滿。
另外9分鐘1萬的大定數據,最終也會反映在實際的交付訂單中,給大家一種踏踏實實的感覺。
唯一讓人疑慮的是,G7的價格嚴重擠壓了G6的生存空間,家庭科技的定位還值得商榷,大定過萬之后,后勁是否會不足?
今天新能源車的競爭當然非常激烈,但是廠商還是應該審慎的思考價格體系,絕對不是越便宜越好。產品線的價格區間非常重要,老客戶的感受非常重要,合理的利潤空間同樣非常重要。銷量肯定是生死線,但是如果已經不是瀕死狀態了,品牌梯度和產品定位就格外重要。
G7的售價低于特斯拉Model Y約6.8萬元、小米YU7約5.8萬元,凸顯定價的激進性。相信G7這個價格,對G6和G9都會有影響,這顯然是根基的問題。
盡管低價策略旨在提升競爭力,但市場擔憂其可能擠壓利潤率,影響公司盈利。加之小鵬汽車2025年Q1財報呈“增長型虧損”,且所處的25萬元級SUV市場競爭激烈,小米、特斯拉等競品表現強勁,進一步加劇了投資者的擔憂。
只能說定這么一個價格,對消費者來說是太好,對投資人來說就未必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