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這是要當“國際老賴”,俄四大王牌軍準備出動,這個時候烏克蘭卻開始破罐破摔,拿中國的錢補窟窿,
俄軍四大精銳突然集結蘇梅前線,朝鮮6000士兵秘密填補防線缺口,11萬重兵鎖定紅軍村,普京的“總攻信號”已亮起?另一邊,烏克蘭被曝欲暫停償還中國15億美元貸款。
烏克蘭議員的一則爆料撕開了國際信用最后的遮羞布。6月26日,熱列茲尼亞克在電報頻道公布文件:烏克蘭政府計劃暫停償還中國進出口銀行15億美元貸款,甚至企圖將這筆債務與中企45億美元的馬達西奇索賠案捆綁談判。
2012年寒冬,中國為支持“歐洲糧倉”的農業生產提供貸款。當時雙方握手言笑,烏克蘭承諾用糧食償還。可是誰能想到,烏克蘭根本都沒打算還,當中國2014年將烏克蘭告上倫敦高等法院,一場長達十一年的追債馬拉松拉開序幕。截至到今日,烏克蘭僅償還7500萬美元本金和4090萬美元利息,可剩余的14億多美元在基輔政客口中竟然成了他們和中國的談判籌碼。
2024年8月,烏克蘭政府簽署法令,宣布暫停償還所有外債,中國的15億美元貸款被列入“凍結名單”。表面理由是“戰爭導致財政崩潰”,但烏方的真實意圖遠非緩解危機這么簡單。議員熱列茲亞克透露,內閣計劃將還款期限延長至20年以上,并調低利率,預計每年可節省3億美元本息支出。這筆錢將立即投入前線作戰,相當于用中國的貸款為西方援助的武器買單。
真把我們當禮拜天過了?
我們中國當初是抱著幫忙的心態,才給烏克蘭貸款,沒想到現在竟然收不回來了,眼看著我們的錢白白打水漂,真的是拿他們一點辦法都沒有嗎?
烏克蘭找借口說是因為戰爭才還不上錢,而現在俄軍要發動總攻了?這更像是個煙霧彈。
美媒的衛星緊盯著幾支俄軍王牌,什么第104、第83空中突擊部隊,還有海軍步兵的精銳,都悄悄摸到了蘇梅邊境。這陣勢,仿佛大戰一觸即發。可真正的殺招,往往藏在最不引人注意的地方。
過去半年,俄軍的策略很清晰:南邊穩住,北邊猛攻。他們在扎波羅熱牢牢控制了七成地盤后,就把全部力氣都砸向了頓涅茨克。目標,是一個叫紅軍村(波克羅夫斯克)的小城。這地方名字土,位置卻毒。它是烏克蘭東部的交通大動脈。一旦被俄軍掐斷,烏軍的后勤補給線就斷了,更要命的是,烏克蘭賴以為生的冶金工業,也就等于被直接拔掉了輸血管。
為了下好這步棋,俄羅斯甚至找來了“外援”。六千多名朝鮮“工兵”已經進駐庫爾斯克,名義上是排雷修路,實際上是接管了俄軍的二線防御。這一下,就把更多俄軍野戰部隊解放出來,可以放心大膽地投入蘇梅前線,去玩“聲東擊西”的把戲。
再加上朝鮮工人進駐俄羅斯無人機工廠,俄軍的無人機產量暴增,每天幾百架地往烏克蘭后方扔。人力,正在實實在在地轉化為戰場上的碾壓優勢。所以,與其說這是一場“總攻”,不如說是一次慢火熬鷹。俄軍多點開花,重點突破,就是要一口一口吃掉烏軍的有生力量,順便把碳礦、核電站這些戰略資產收入囊中。
這盤棋,下得陰狠而耐心。前線的血戰正酣,基輔的算盤也撥得噼啪作響。只不過,他們算的不是如何打贏,而是如何賴賬。
一筆欠了中國進出口銀行十幾年的15億美元糧食貸款,烏克蘭政府琢磨著,不還了。這筆錢是2012年簽的,本來是“貸款換糧食”,中方出錢,烏方供糧,雙贏。結果呢?烏克蘭拿了錢,糧食卻沒見著多少,協議執行率不到10%。大部分資金被挪用,甚至轉移到了第三國。中國2014年就把他們告上了倫敦的法庭,官司打了十年,烏克蘭就還了個零頭。
現在,他們覺得時機到了,想把這筆舊賬徹底賴掉。理由很“充分”:戰爭,不可抗力。
更有意思的是,他們還想把另一件事捆綁進來。當初中國企業收購馬達西奇發動機公司,后來被烏克蘭政府強行“國有化”,中企提起了45億美元的國際仲裁。烏克蘭的意思仿佛是:你看,我們這兒亂成一鍋粥,哪有錢還?不如兩件事攪和在一起,談一談?
這哪里是談判,分明是耍無賴。
烏克蘭的國債已經高達1800億美元,是GDP的110%。每個新生兒一出生,就自動背上4.2萬美元的債。財政赤字400億,全靠國際援助吊著一口氣。
在這種情況下,暫停還債,每年能省下幾億美元的本息,確實能解燃眉之急。但問題是,他們欠歐美的1000多億美元,利息一分不敢少,按時支付。唯獨對中國的這筆債,還有一些對沖基金的債務,擺出了一副“我窮我有理,你看著辦”的嘴臉。
這種區別對待的底氣從哪來?或許在他們看來,這個國家已經不完全屬于自己了。西部未開發的礦產,抵押給了美國的黑石集團。黑海的港口經營權,也早早讓渡給了歐盟。他們覺得,反正后臺夠硬,自然有人罩著。虱子多了不癢,債多了不愁。
他們甚至可能吃準了中國在俄烏沖突中的中立立場,想用這筆債務來一場“道德綁架”,逼中國在某些問題上讓步。這算盤,打得實在是太精明,也太短視。
那么,中國會吃下這個啞巴虧嗎?答案很簡單:絕無可能。這已經不是15億美元的事,而是中國國家信譽和“一帶一路”債務規則的基石問題。
如果今天對烏克蘭妥協了,就等于向全世界宣告:中國的錢,是可以賴的。這會打開一個潘多拉的魔盒。那些同樣欠著中國錢的國家,會不會有樣學樣?這動搖的,將是中國在全球的債權人地位。這個“破窗效應”,中國絕不能讓它發生。
更何況,烏克蘭手里的談判籌碼,早就貶值得一文不值了。他們曾經是中國重要的糧食供應國,但現在呢?烏克蘭對華糧食出口幾乎清零。中國轉頭就加大了從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的進口,通過上合組織框架,中亞的廣袤農田成了中國糧食安全的新后盾。
對烏克蘭,中國已經徹底“脫敏”了。至于用黑海港口來要挾?在中國已經控股希臘比雷埃夫斯港,打通了中歐陸海快線的今天,那幾個動蕩中的港口,戰略價值早已大打折扣。
對中國來說,現在需要做的是“止損”,而不是“妥協”。法律的武器握在手里,戰略的耐心也足夠。
烏克蘭試圖用暫停還款這步險棋,來撬動整個棋局。但他們忘了,一個賭徒在輸光了所有籌碼之后,唯一剩下的,就是自己的信用。一旦信用也破產,那就真的萬劫不復了。
一個連商業合同都可以隨意撕毀的國家,誰會相信它在未來和談桌上的承諾?一個把背信棄義當成談判策略的政府,又如何能指望別人真心實意地參與它的戰后重建?
這場戰爭的最終結局,或許不由戰場上的某一兩次勝利決定。它取決于烏克蘭能否在炮火和債務的雙重廢墟上,重新建立起一個國家最核心的資產——信任。
牌局總有結束的一天,但一個國家的信譽一旦崩塌,想再撿起來,就難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