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胡先民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王曉慧 見習記者 李氏瓊 金華報道
你不懼嚴寒
你選擇此時開放
你因大地的源泉而生
你從連理同枝的兄弟中而來
怒放,怒放
謝了,又開
謝了,又開
直到春天不得不來
不得不來
這是一首由胡先民創作的有關梅花的歌詞,如果僅看歌詞,很容易把他想象為一個有著剛毅氣質甚至會有些“倔強”的人。但如果跟隨《華夏時報》記者,步入他位于浙江東陽木雕小鎮的工作室,見到這位身著白色樸素棉麻套裝,性格溫潤的人同你談話,又會感覺,他舉手投足間似乎和歌詞傳達出來的形象有些不同。不過,只要再和他交談一下,就能感受到這種反差是如何通過藝術統一起來的。
做有人文蘊含的木雕作品
浙江省東陽市的木雕工藝,自唐、宋歷經千年歷史積累,工藝繁復精湛,位居中國四大木雕流派之首,被稱為“工藝美術之鄉”,是當地富民的重要產業。
胡先民便是在這片沃土上成長起來的,他精工于山水寫意,尤其擅長肖像雕刻。
“用一個詞來概括作品的最大特色,會是什么?”“人文溫度。”記者拋問時,他和妻子都說出了這個回答。“大師之所以稱之為大師,是因為他們把技術修煉成了藝術。我從老前輩身上學到這個道理后,在創作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藝術境界,把人文思想寄托融入作品中。”胡先民對《華夏時報》記者說。
多年來,他鉆研書畫大家的風格流派,廣泛體悟中國傳統詩詞的深厚內涵,逐步形成“把思想融入木雕”的創作哲學,讓木雕不流于其外表工藝,而是成為一種情感的寄托和傾訴的載體。
胡先民的作品《歲月如歌》細節處寫實,臉部肌肉、皺紋形象生動;整體寫意,呈現厚重情感。這一作品的獲獎證書掛滿了整墻,胡先民說,這是他對父親教化育人的感恩回應。
胡先民作品《歲月如歌》及獲獎證書
1975年,4歲的胡先民被確診為骨髓炎后,右腿殘疾,只能躺在床上,直到8歲才能獨立行走。
為了讓胡先民掌握一門技藝,更好生存。小學的時候,他的父親要求胡先民每晚必須先完成一幅畫作才能玩耍。雖然還沒有從事木雕工作,但是這種日復一日的練習和美學培養,錘煉了他日后精準傳神的雕刻功底。
隨后,胡先民的父親又找到了年逾八旬、已退休但聲望極高的東陽木雕總廠原樣品組大師傅周方春與周金寶來教他學藝。“一開始是不收的,因為周方春老師已經80多歲,不方便帶徒。但是我父親并沒有放棄,帶著我臨摹的畫又去拜訪。”胡先民對《華夏時報》記者說。
每一步路都不白走。周方春看到胡先民的臨摹畫后,驚訝又稱贊。后來,胡先民留在周方春身邊學藝。
從業多年來,胡先民每遇名家必謙遜求藝,他不斷打磨自身技能,潛心創作,先后獲得全國技術能手、中國木雕藝術大師、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浙江省百千萬高技能領軍人才優秀技能人才等一系列榮譽稱號。
他的作品也從東陽走向了世界。1995年,作品《鄧小平》首獲東陽建縣1800周年精品獎;2003年起,先后兩次在國際殘疾人職業技能大賽中獲獎;2023年,作品《最憶是江南》入選中國杭州亞殘會中國代表團入村贈禮;2024年,作品《月是故鄉明》入選巴黎殘奧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贈禮,作品《同在藍天下》入選巴黎奧組委贈禮。
匠心履職,助推行業發展
一枝獨秀,不如百花齊放,個體的命運與行業的興衰息息相關。“作為一名‘守藝者’,我也希望能進一步加強東陽木雕的競爭優勢。”胡先民說。
2022年,在當選浙江省金華市第八屆人大代表后,胡先民深入調研走訪、認真撰寫建議,為推動東陽木雕行業的傳承發展進行積極探索。
談起行業發展,胡先民向《華夏時報》記者坦言:“以東陽廣廈大學為例,自2008年開設木雕設計專業以來,已為行業培養了800多名畢業生,但目前堅持下來的學生對行業而言還是較少。”
針對這種新老傳承斷層、創新力不足等問題,胡先民提出《關于高質量培育發展木雕產業的建議》等提案意見,提出健全木雕產業人才培育機制、加強行業管理促進行業人才引流、完善金融政策扶持產業發展等舉措,得到了金華、東陽兩級政府的重視和積極回應。
不僅要建言獻策,更要身體力行。
胡先民作品《月是故鄉明》/受訪者供圖
作為工匠大家,胡先民除了帶徒授藝,還面向社會技術人才、高等院校學生和特殊教育學生等開展培訓。胡先民的徒弟中,有已經從事木雕行業10多年,被他的藝術風格打動后,前來增進技藝的健全人;也有在浙江特教學院在讀、在金華市特殊教育學校畢業后入企的年輕人。
秉持著“殘健融合”的理念,胡先民為愛木雕、做木雕的人,尤其是殘疾人鋪就了一條技能成才的道路。多年來,胡先民工作室5人榮獲“全國技術能手”稱號,學員葉曉芳、吳向東先后在國際殘疾人職業技能大賽中獲獎,胡先民被評為第七屆全國自強模范,他的工作室也先后被評為“國家級殘疾人職業培訓基地”“浙江省殘疾人創業孵化示范基地”“2022年杭州亞殘運會殘疾人事業展示點”。
近年來,胡先民也積極推動工作室品牌化、年輕化發展。在胡先民工作室,公眾除了能近距離欣賞木雕藝術外,還能體驗手作、看展,甚至組團拍攝短劇。胡先民說:“跟得上年輕人的審美和關注點,才能把有千年歷史的文化藝術做得好、做得活。”
因為工作室空間布局嫻靜雅致,整體開放靈動、活動沉浸有實感,極富東方人文美學,胡先民工作室在社交媒體平臺上被稱為東陽的“小江南”,逐漸成為年輕人喜愛的打卡勝地。“我們歡迎優質的網絡宣傳,愿意及時向社會呈現出我們的溫度和創意,來讓大家看懂木雕,把它融入多樣化的生活場景中去,這是我們的高品質目標。”胡先民說。
責任編輯:周南 主編:王曉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