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鹽城7月5日電(記者 谷華)“水是我小說的一個永恒的題材與主題。對于水,我一輩子心存感激,水養育著我的靈魂,也養育著我的文字。”4日,國際安徒生獎獲得者曹文軒在國際安徒生獎得主分享會上如是說。
分享會現場。中新網記者 谷華 攝
7月4日,以“本土根基與人類情懷”為主題的“水鄉生態文學點亮”國際安徒生獎得主分享會在鹽城草房子景區文學館舉行,國際安徒生獎獲得者曹文軒、羅杰·米羅以及波蘭插畫家伊娃娜·奇米勒斯卡等從各自的創作經歷和文化背景出發,探討兒童文學與藝術創作中本土文化根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作品展現人類共通的情懷。
分享會上,曹文軒以《水邊的文字屋》為題,分享了“家鄉”與“水”對其創作的深遠影響,強調了本土元素是作品的靈魂所在。
分享會上,曹文軒以《水邊的文字屋》為題,分享了“家鄉”與“水”對其創作的深遠影響。中新網記者 谷華 攝
“我生在水邊,長在水邊。我的空間里到處流淌著水,《草房子》《青銅葵花》以及我的其他作品大多因水而生。”曹文軒說,他寫作時常要想到水,文字是水,小說是河,文字在流動,水培養了他日后寫作所需要的想象力。
2021年6月1日,以曹文軒經典作品《草房子》打造的“文學樂園”——草房子景區,在曹文軒的家鄉江蘇鹽城市鹽都區開園。值得一提的是,在“油麻地小學”,很好地保留著三四十年前的建筑風貌,游客置身其中,可以深切感受《草房子》小說中人物的成長環境和故事情景。
羅杰·米羅則以《水鄉與亞馬遜的文化多樣性》為題展開了鹽城草房子景區與亞馬遜雨林的藝術生態對話。他特別贊賞草房子景區將文學與自然完美融合的創意,認為這種“生態文學”模式值得世界借鑒。
伊娃娜·奇米勒斯卡分享了如何將日常生活的細膩觀察升華為獨特的藝術語言。她說,她的創作始終保持著對平凡事物最本真的凝視,讓普通民眾的詩意、自然生態的韻律,在紙張的方寸之間綻放出超越地域的永恒光芒。
據了解,國際安徒生獎得主分享會的舉行,標志著“我心中的樂園——世界兒童文學草房子之旅系列活動”正式拉開帷幕。活動期間,還將舉辦國際兒童文學研學基地創意大師課、“我心中的樂園”國際安徒生獎邀請展、“我心中的樂園”國際大師思享會等系列活動。
近年來,鹽城市鹽都區以草房子研學度假區和大縱湖旅游度假區為核心,串聯三胡故里、蟒蛇河、東晉水城及大縱湖等特色景區,構建起集文學體驗、親子研學、濕地生態、非遺文創于一體的文旅融合新格局。(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