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網絡很多人說廣西很散裝,跟江蘇“十三太保”(只認自己城市,不認自己省份)類似。
理由是廣西主要分三大語言區:壯語、白話和桂柳話,不同地區似乎對廣西認同感不高。
▲廣西三大方言大體分布圖(只是大概輪廓)
這種觀點更多是跟風式誤解,實際上廣西文化統一性遠超表面上的語言差異,內部凝聚力不亞于其他省。
▲南寧日落
?【方言差異≠認同割裂】
??壯語區:壯族是中國第一大少數民族,廣西世居民族。壯族對廣西認同感不需多說。 主要看其他兩個方言區。
??粵語白話區:向往廣東是誤解
▲廣西地圖
桂東白話區(梧州、貴港、玉林): 常被認為對廣東更親近,但忽略經濟和行政現實。
??經濟層面:廣東并非全省富裕,只有珠三角發達,粵西、北經濟水平與廣西相當。桂東經濟水平與廣東云浮接近,語言相通并未帶來經濟優勢。
??行政歸屬:宋朝兩廣之分后,這些地區長期屬廣西,居民對廣西認同感自然形成。
▲兩廣之分始于宋
沿海白話區(欽州、北海、防城港): 歷史上雖在兩廣變動,但如今北海、防城港人均GDP遠超廣東湛江、茂名,經濟上的相對優勢使得這些地區對廣西的認同并不弱。
▲欽北防劃歸廣西
??桂柳話:廣西歷史與文化代表 這個爭議大,有人誤認為桂柳話(西南官話)接近四川話,因此對廣西認同低。
▲西南官話區
但桂林是廣西千年省會,長期代表廣西?!肮鹆稚剿滋煜隆笔菑V西文化和旅游符號。
此外,桂柳話進入廣西較晚(明清),桂柳人對廣西的認同定型的時間遠早于西南官話進入廣西時的明清時期。 因此桂柳對廣西的認同并不因方言差異而削弱。
?【文化統一性超越方言差異】 廣西文化的共性遠大于語言差異,體現在以下:
??飲食:雖然桂南桂北對辣的接受程度不一樣,但無論哪個方言區:
粉類全域流行:對粉熱愛是共通的。白話區人不太吃辣,但螺螄粉店依然遍布街頭
▲無論哪個方言區,螺螄粉都幾乎成全民美食
粵菜主流:越高檔的餐廳粵菜出現概率越大,粵式飲食全域廣泛接受
甜品與涼茶都是日常生活一部分。
??節日習俗高度一致:清明節、夏至、七月十四(鬼節)等在廣西各地均被重視,甚至節日上吃的東西都出奇一致。
▲廣西七月十四(鬼節)吃鴨子
??娛樂文化共性:無論方言區,酒桌文化高度一致,而且喜歡“猜碼”(普遍用白話碼)。
?結論:多元一體,而非散裝 廣西是一個在語言差異下,仍保持高度文化統一性的地區。 歷史上,廣西有很多出名事件就是由各民系合力完成的。廣西是一個不同方言區都普遍有“廣西”認同的、較有凝聚力的省份。
▲南寧民族大道日落
—(全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