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 (記者 熊璽 文/圖)近日,劉先生在西安市雁塔法院“共享法庭”綜治中心服務站解決了他長達十五年的借款糾紛。
時間回溯至2010年,劉先生通過第三人向趙某、南某轉賬20萬元,并簽署《借款單》,約定月利率為25‰,按季結息,并由張某提供連帶責任保證,趙某向劉先生出具收條。借款到期后,趙某、南某償還了部分借款本息,后仍有3萬元本金未償還。劉先生多次催要未果,隨著時間流逝,這筆借款的償還問題成了劉先生心頭難以釋懷的“舊賬”。
無奈之下,劉先生來到綜治中心雁塔法院訴訟服務分中心申請立案。工作人員接收材料后迅速辦理立案手續,并將案件分配給“共享法庭”辦理,承辦法官王華在梳理案情時發現,該案件事實相對清楚,但一個關鍵難點在于:三被告均遠在內蒙古工作生活,參加訴訟成本高昂且不便。
面對空間阻隔,王華法官決定充分發揮科技法庭建設成果,運用“云上法庭”對案件進行調解。調解當日,在法官的主持下,原告劉先生在“共享法庭”綜治中心服務站,三被告同時接入“云上法庭”平臺。
調解過程中,王華法官耐心細致地釋法明理,厘清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充分體諒三被告實際困難和劉先生多年未能收回借款的焦慮心情。經法官居中斡旋和反復溝通協調,最終,雙方就剩余本金的償還時間及逾期利息問題達成一致意見。雙方直接通過線上平臺簽署調解協議,至此一場糾纏近十五年的債務糾紛,在“云端”得以圓滿解決。
此案的成功調解,是雁塔法院推動司法力量下沉、融入基層社會治理的生動實踐。自入駐綜治中心以來,“共享法庭”的“云上法庭”系統已如無形的橋梁,將異地當事人聚攏在方寸屏幕前。它不僅是技術的延伸,更是司法理念的革新——以綜治中心為樞紐,整合資源,讓法官的智慧、調解的力量與科技的便捷,穿透地域與時間的屏障,直抵群眾最迫切的司法需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