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張爽 趙萌萌)今年恰逢“閏六月”,年長384天。“雙春閏六月,伏天蒸桑拿”,最近的高溫天氣和進入閏六月有關嗎?閏六月是否讓今年夏天更熱更長?
北方高濕高熱,“出門像被牛舔了一口”
最近北方多地天氣非常悶熱,堪比常年七月底八月初的大暑時節。據中央氣象臺7月4日消息,4日白天,大范圍高溫持續,陜西關中、山東中部、河南東部等局地可達40℃以上。不少北京網友用“出門像被牛舔了一口”表達這次7月初的異常高濕度天氣。
“今年夏天,我國整體氣溫較常年偏高,呈現出‘北雨南熱’的特點——北方降水偏多且頻繁,南方雨水偏少但高溫強度大。”7月4日,中國天氣網首席氣象分析師胡嘯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7月3日,四川省森林消防總隊特勤大隊消防員在成都市錦江區進行排澇作業。圖自新華社
天熱和閏六月有關嗎?
有觀點認為,閏六月形成“雙春年”,夏季時間延長至四個月,可能加劇冷暖空氣的拉鋸戰,導致極端天氣,真的是這樣嗎?
中山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副教授王爽向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否認了這一說法:“閏月僅僅是一個為保證陰歷年能和陽歷年同步而做的‘數學游戲’,與地球的具體氣候無關。”
王爽介紹,陽歷按地球繞太陽轉一圈的時間定義一年,一年共365-366天;陰歷按月球繞地球轉一圈的時間(約29.53天)定義一月,一年12月共354-355天,與陽歷相差約11天。為了保證陰歷年和陽歷年同步,就需要在部分農歷年份中增加一個閏月(大概每2-3年就要增加一個)。置閏的具體規則根據二十四節氣來定。增加的閏月在六月之后,就稱為閏六月。
據了解,今年的閏六月從公歷7月25日開始至8月22日結束,共計29天。上一次的閏六月出現在2017年,今年過后,下一次閏六月則將在2036年出現,是農歷丙辰龍年。
“最近的天氣異常,和閏六月沒有關系。”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國家氣候中心研究員任國玉也認為,“最近幾天的濕熱,天氣上看是東亞大氣環流異常,主要是副熱帶高壓提前西伸北抬,高壓脊西北側的黃土高原、華北地區天氣擾動較多,水汽輸送充足,降水偏多;從氣候上看,主要是因為前十余年北方雨水總體偏多,土壤濕度大,植被生長好,蒸散發比較強,本地的水汽供應量也充足,有助于提高空氣濕度。”
預計今夏北方“雨熱同期”,高溫將與強降雨交替出現
天氣氣候的季節內循環,不僅和公歷季節以及二十四節氣有關,還和大氣過程,以及氣候長期變化及其背景有關,比如全球變暖主要由碳排放等人類活動驅動,遠超閏月等天文現象的影響。
胡嘯告訴記者,“雙春閏六月,伏天蒸桑拿”背后的邏輯,更多的可能還是夏季“雨熱同期”的氣候特征,即夏季風帶來降水的同時伴隨高溫。“當副熱帶高壓強盛時,其籠罩區域高溫范圍廣;在副高邊緣,水汽條件好,就易形成強降雨天氣。”
“預計今年夏季全國整體溫度將相對偏高,特別是長江中下游地區可能出現高溫伏旱。對北方地區來說,高溫將與強降雨交替出現,導致間歇期空氣濕度大,體感悶熱。”胡嘯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