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葉刀 》 設置的 “威克利-伍連德獎”(The Wakley-Wu Lien Teh Prize) 正在征集中文稿件。今年的征稿主題是“未來醫生:理想、挑戰與前路”(Future Doctors: Ideals, Challenges, and the Path Forward)。
《柳葉刀》誠邀您基于自己的經歷展開思考,在文章中描繪您所想象的、理想的醫生。以下問題供啟發(不限于此):
隨著AI逐漸融入醫學領域,什么才是未來醫生的核心價值?
面對專科分化,醫生應如何平衡專業深度與全局視野,提供全面的患者照護?
在疾病預防、健康促進等挑戰中,醫生應承擔何種角色,發揮更大的積極作用和影響力?
醫生應如何為彌合社會與健康不平等貢獻力量,確保弱勢群體公平獲得優質醫療服務?
由于職業晉升、資源分配與社會聲譽往往與研究成果的發表掛鉤,醫生應如何平衡學術成就與一線臨床照護?
如何實現優質患者照護與高水平研究相輔相成而非彼此牽制?
面對職業倦怠與高壓環境,需要建立何種支持體系,從而可以幫助醫生在照護他人健康時亦能維系自身福祉?
來稿要求
須從個人視角展開,用中文撰寫、敘事優美流暢并立足于現實思考。
結構可靈活設置,可自由地對主題展開深入和(或)創造性探討,不應出現研究數據或文獻引用。
原創,且未曾發表在其他紙媒或網絡平臺,包括社交媒體。
每位作者只能提交一篇參選文章,且文章不得包含任何可能透露患者個人信息的內容。
AI使用僅限于輔助中文寫作,且必須明確聲明使用情況,不得使用AI生成內容。
凡是醫療衛生相關領域的從業者,無論處于任何職業階段,均可參與征稿。
篇幅以中文1600-2000字為宜 。
參與者可以通過 《柳葉刀》在線投稿系統(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投稿,請在郵件封面注明是向“威克利-伍連德獎”征文的投稿,投稿類別選擇“威克利-伍連德獎”。投稿截止時間是2025年10月31日。
參賽作品將由編輯團隊及中國合作伙伴設立的外部評審委員會共同匿名評審。獲獎者將贏得2000英鎊獎金,獲獎作品將于2026年1月在《柳葉刀》官網在線發表。
關于“威克利-伍連德獎”
“威克利-伍連德獎” 是《柳葉刀》于2019年設立的, 旨在通過讓中國醫生講述自己的故事,來加強醫患溝通和理解。 設置該獎項也是為了致敬兩位醫界楷模——伍連德(Wu Lien Teh)、托馬斯·威克利(Thomas Wakley)
伍連德/圖自《柳葉刀》
伍連德,一位生于馬來西亞的中國醫生,畢業于英國劍橋大學的首批華裔醫學生之一,曾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提名。1910年率眾迎擊鼠疫,1911年擔任“萬國鼠疫研究會”大會主席。他在中國建立了多所現代醫院、實驗室和研究機構,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前身為北京中央醫院)就是他于1918年所建。
《柳葉刀》創刊主編托馬斯·威克利/圖自《柳葉刀》
伍連德與《柳葉刀》創刊主編托馬斯·威克利頗有相似之處。二人均是醫界翹楚,同時也是高屋建瓴的社會改革家。為給醫學界 “ 引入光明 ” “ 驅除糟粕 ”,托馬斯·威克利 創辦了《柳葉刀》 。
往屆“威克利-伍連德獎”的征稿主題包括女性與健康,《柳葉刀》兩百周年的5個焦點領域(全民健康覆蓋、兒童青少年健康、精神健康、氣候與健康以及健康研究),中國醫生的惻隱之心和醫患聯系,醫務工作中“隱秘”的故事等。獲獎文章作者中既有三甲醫院的醫生和博士研究生,也有正在本科學習階段的醫學生。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