熒幕上的古裝劇里,每當出現關鍵情節,總少不了“簽字畫押”的橋段,人們大筆一揮簽下名字,再鄭重其事地按上紅手印,與現代簽合同流程如出一轍。
可是這樣的做法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簽了字畫了押就真的管用嗎?要知道,古代可不像現在是有指紋庫的,按手印怎么能當鐵證呢?難道不怕賴賬嗎?誰又能證明這個手印是當事人按的呢?
其實一開始,古人壓根不用按手印這招,而是用畫圈、畫十字代替簽名。畢竟在古代,能認字識字的人本就非常少,十個老百姓里九個都是文盲。但買賣房產、認罪畫押這些大事,總不能靠拍胸脯說句我保證就了事。于是有人試著用簡單的符號當簽名,結果全亂套了。符號長得都一個樣,根本分不清誰是誰的!
聰明的古人很快發現,每個人的指紋就像天生的密碼,獨一無二,從此,手印便成了簽字畫押的認證,給每份文書都打上專屬的 “防偽標簽”。
早在秦朝,老祖宗就開始用手印簽合同了??尚聠栴}隨之而來,沒有指紋識別儀,遇上有人偽造指紋,甚至狠心剁手指賴賬怎么辦?別慌!古人防坑妙招一套接一套!
妙招一,全民圍觀監督
在婚喪嫁娶、生意往來等大事上,通常會引入多名見證人,相當于有一群圍觀群眾,分別擔任不同角色,為簽字畫押做證。
以唐朝為例,簽合同的集齊三類人:
·見人:村里德高望重的“話事人”,比如說村長,開口就是權威,容易讓人信服;
·保人:一般是雙方都認識且比較信任的人,并且法律上對于此人的年齡以及財產等有嚴格的要求;
·同取人:爸媽、配偶這些自己人,和你共享權力共擔責任的人。
只有這三方人馬齊聚,簽字畫押才正式生效。試想,有這么多人盯著,誰要敢耍賴,那在當地可就沒法做人了,必然名聲掃地!
妙招二,嚴厲的懲罰
死不認賬的后果光是名聲掃地就行了嗎?如果遇到臉皮厚的也沒轍啊!于是,古人為毀約者量身定制了懲罰措施。一旦有人違約,輕則賠到傾家蕩產,去做苦役,重則挨板子、皮肉開花,這懲罰力度,可要比現代違約金很多了!
所以說,按手印在古代也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代表著自己對這份文書內容的承諾和責任,一旦按了手印,那可就不能輕易反悔了。
那么,古時候在沒有現代化的指紋鑒定技術下,是怎么咋鑒定手印真假呢?
很簡單,用肉眼。古人用蠟燭照明,瞪大眼睛觀察手印大小、紋路,稍有差異就會露餡。如果遇上大案,還會請來指紋專家到場。這些行家經驗老道,把新舊指紋疊放對比,甚至撕一半拼合,嚴絲合縫才能過關。
那要是指紋紋路不清晰可咋整?別急,還可以畫手掌、描腳掌、勾勒手指輪廓作為證據。
簽契約時,古人會把整個手掌,或是某根手指的指尖、指根,甚至每個指節的位置,都一筆一劃仔細勾勒下來。等需要驗證時,就把這份手繪版指紋和當事人的手當場比對。雖說這種方法不能做到百分百準確,但想在茫茫人海中找出兩只一模一樣的手掌也不會那么容易。
所以不得不服,雖然古代沒有高科技,但在簽字畫押這件事上,老祖宗考慮的也不必咱們欠考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