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打造環境資源審判的“中國樣本”
一年來完成補植復綠1949.35畝、22萬余株
7月4日,巴西高等司法法院院長、首席大法官安東尼奧·本杰明,克萊恩斯歐洲環保協會創始人、牛津大學教授詹姆斯·桑頓等一行,前往貴州省清鎮市人民法院環境保護法庭進行實地調研。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相關工作負責人介紹了貴州法院過去一年環境資源審判工作基本情況。
清鎮環保法庭工作人員向外賓介紹環保法庭工作情況
據介紹,貴州法院持續深化環境資源刑事、民事、行政審判“三合一”改革,加快推進環境資源專門審判機構實質化運行,規范案件管轄范圍,通過統籌發揮刑事、民事、行政三大審判職能的協同優勢,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新期待新要求,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司法保障。
最高人民法院環資庭吳兆祥庭長與外賓交流典型案例
本杰明大法官參觀清鎮環保法庭交流展廳
過去一年,貴州高院牽頭與九家單位聯合出臺貴州省生態環境資源司法案件修復監督銜接辦法,切實推動解決生態環境修復難題,完成補植復綠1949.35畝、22萬余株,增殖放流魚苗30余萬尾;與周邊省份法院進一步加強協作配合,推動烏江全流域、珠江流域(西江)、“錳三角”區域生態環境協同保護。
此外,貴州法院設立興義世界地質公園司法保護基地和劍河古生物化石暨“金釘子”司法保護基地,筑牢世界地質公園司法保護屏障。荔波縣人民法院創設“藍絲絨”司法保護品牌,保護荔波世界自然遺產地這顆“綠寶石”。赤水市人民法院與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設立全國首個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司法保護與科學研究中心,首次在赤水河通過人工改造生境條件,實現人工放流長江鱘自然產卵和孵化出苗。
外賓在清鎮環保法庭合影留念
調研一行人表示,能夠有機會參觀中國第一家環保法庭非常激動,通過本次調研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國環境資源審判專業化的發展和演進,中國的環境司法制度優勢日益凸顯,正在為世界作出示范樣本。
來源:人民法院報·1版
記者:汪怡瀟 | 圖片:貴陽中院
責任編輯:楊鴻 | 聯系電話:(010)67550939|電子郵箱:fyxw@rmfyb.cn
新媒體編輯:逯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