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研究生畢業的我,選擇回到湖南鄉村,以村黨支部書記助理的身份成為了湖南省資興市黃草鎮樂洞村的一分子。
初到樂洞村時,紛繁復雜的村務工作曾讓我茫然無措,但我深知,唯有雙腳沾滿泥土,用心貼近大地,才能在實踐的長卷中尋得方法。而鄉村這片廣袤的土地,正以它獨有的方式,慢慢向我展開“解題”的答案。
想要真正融入鄉村,首先要讀懂群眾的所思所盼。傾聽民聲,是鄉村教我的“第一課”。田間地頭、老百姓家中,我時常拿著紙筆記錄著群眾的想法和訴求。“小朱領導又來了,今天要記些什么嘞?”結對幫扶的胡丁良大叔總是這樣熱情招呼我,我也常用著蹩腳的方言回應:“您有啥想說的,我都記著!走,咱們去組里轉轉!”一頁頁筆記不僅承載著村情民意,更見證著我與這片土地日漸深厚的羈絆。
暴雨過后,樂洞村多條同組公路被塌方阻斷。晨光微熹時,我們已帶著村民扛著鐵鍬上山。雨水浸泡的泥土沉重粘稠,每一鏟都需要使出全力。“城里來的娃,手上都磨出水泡了。”有村民遞來毛巾。但當我看著第一輛農用車鳴笛駛過暢通的路面,掌心的繭痕突然變得滾燙——原來“擔當”二字如此具象,它是暴雨中逆行的背影,是晨光里揮灑的汗水,更是把“群眾的事”當作“自己的事”的執著。
鄉村于我而言的意義是什么呢?我想,田野里翻滾的麥浪,小溪中潺潺的流水,百姓眼角漾開的笑紋,就是我所追求的東西。在這條充滿泥土芬芳的鄉村路上,我依然虔誠地聆聽著大地教授的每一課,用熱忱與堅韌,繼續書寫屬于新時代青年的青春答卷。(作者:朱佳晨--返鄉日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