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胖胖。
人最大的劣根性,是把小奸小滑當作生存之道,把損人利己視為活得通透。
通透、世故、精明,這些詞在胖胖看來可不是什么好詞,這些詞其實是把坑蒙拐騙當作“聰明”,把損人利己包裝成“處世哲學”。
可說白了,這不是精明,是卑鄙,是道德退化得毫不羞恥。
丑陋,不是一時興起的念頭,而是一整套從頭到腳的價值體系,一種扭曲了的是非感,一種“只要能得利,臉皮無所謂”的處世邏輯。
最近就有一條新聞,恰好印證了這套邏輯如何在現實中落地生根。
7月4日,看看新聞報道了北京朝陽的一起案件:
事情并不復雜,簡而言之,是一樁“假退款”騙局。
但說白了,這種騙局雖然小,卻透出了令人作嘔的那股子油滑和算計。
一位快遞員報警稱,有客戶一再表示自己沒收到快遞,申請平臺退款。
警方一查,才發現根本不是“快遞丟了”,而是這個叫丁某的男子早就自己簽收了包裹,然后再厚著臉皮去平臺上申請“未收到”退款。
更離譜的是,這不是第一次。
他用的理由也是一套成熟套路,以為保安亭沒人盯,商家也忙不過來查,就能從中“賺點補貼”。
整個行騙邏輯其實非常通順,沒人盯、平臺松、商家弱,再加上一張夠厚的臉皮,就能輕輕松松薅下這波“羊毛”。
這不是偶發的沖動,而是設計好的策略;
不是一時貪念,而是精心盤算。
而這,才是真正的病。
有時候社會的墮落,就是靠這些“人人都能做”的小壞事慢慢滲透。
一個社會的底線崩塌,從來不是哪天突然發生的,而是從一個又一個“丁某”開始。
他們不是最窮困潦倒的那群人,卻是最先發現“鉆空子也能過得不錯”的那群人。
他們把坑別人當成“反套路”,把薅平臺當成“智慧”,一邊騙著錢,一邊在心里得意洋洋地評自己“真有頭腦”。
可問題是,他們頭腦的方向,錯得離譜。
就像這次新聞里提到的那位快遞小哥所說:“我就怕跟你說坑下一個騎手,太缺德了,不能再坑下一個人!”
這句話胖胖反復看了幾遍。
一方面是感慨,小哥雖然是送快遞的普通人,但比那位“假退款”的“聰明人”,高出不止一個層級;另一方面也覺得可悲,一個明明守規則、講道理的人,居然要用這種報警去保護整個規則。
一個社會,最怕的就是這些“低道德成本”的惡行變得普遍,變得日常,變得“人之常情”。
它們就像細小的裂縫,沒人去堵,沒人覺得嚴重,最后整面墻就垮了。
這事也提醒我們,該反思的絕不僅僅是丁某個人。
為什么平臺會存在“自報未收到就能輕易退款”的機制? 為什么消費者一張嘴、商家就得認栽,哪怕心知肚明被訛了?
這個邏輯不該是單向的。
如果平臺為了“用戶體驗”,搞出一堆漏洞百出的“退款機制”,卻連最基本的防欺詐機制都沒有,那這鍋真的不只是“壞人”的錯,而是整個系統在鼓勵“壞”,默許“壞”,為“壞”開方便之門。
每一次被利用的漏洞,都會鼓勵更多人去“走捷徑”。
而“捷徑”多了,路也就塌了。
我們說人要有底線,可現在社會的一些機制,反而讓“守底線”的人處處吃虧。
你誠信發貨,可能被客戶假退款;你認真做服務,可能被惡評拉黑;你遵紀守法,反倒活得艱難;你油滑鉆營,卻輕松賺利。
于是,“別當老實人”成了一些人的人生信條,“聰明就要鉆空子”成了被推崇的致富密碼。
胖胖每次看到這些,覺得不是因為這些事多大,而是它們太小,小到我們每天都可能碰見,小到“忍一忍”“算了吧”,最后卻變成整個社會的慣性。
這個慣性,就是“卑鄙者的通行證,老實人的墳墓”。
新聞中的丁某已經被行政拘留,但我們都知道,像他這樣的人,不止一個;像他用的手法,也不止一種。
值得警惕的,是那套邏輯本身。
只要沒人堵住那條“假退款”能騙到錢的路,只要還有人愿意為這類行為找借口,那“丁某們”就永遠會存在,甚至進化成更精密的套路。
社會要有溫度,但溫度不能靠縱容這些小壞;社會要有同理心,但同理心不等于包庇作惡;社會要有規則,而規則不是拿來獎勵鉆空子的“聰明人”的。
我們要的是公正,而不是偽裝成“通情達理”的縱容。
否則,最后留下的,只有“坑下一個人”的無窮循環。
那不是生活的智慧,而是文明的倒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