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在中國迎來又一勁敵!
近日,邁瑞醫療在最新的投資者交流會中表示,現有的國產腔鏡手術機器人和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存在差距。邁瑞切入手術機器人市場具有產業鏈優勢,目標是成為全球一流手術機器人。
邁瑞釋放了進軍腔鏡手術機器人的強烈信號。作為國內醫療器械一哥,邁瑞從2008年開啟全球并購之路,通過并購布局新增長點。不斷并購的目標是成為全球前二十,甚至前十的醫療器械公司。而手術機器人是成為巨頭的重要拼圖,全球巨頭強生、美敦力都布局了腔鏡手術機器人。
據業內人士透露,邁瑞手術機器人選擇了達芬奇手術機器人一體化路線,目前還處于研發中。
腔鏡手術機器人市場強者林立,直觀外科旗下達芬奇手術機器人一直是該領域的霸主,近年來還有表現強勁的國產新銳。邁瑞作為這個領域的后來者,該如何實現突破?
01
腔鏡手術機器人正處發展窗口期
早在2012年,邁瑞就收購了杭州光典,進入微創外科行業。邁瑞很早就看到了微創外科市場潛力,近年來也持續完成了對高級微創外科器械市場的布局。但過去或許是因為專利和市場成熟度限制,邁瑞直到2023年才官宣積極探索手術機器人業務。
手術機器人在邁瑞醫療研發優先級也逐步提升。對手術機器人業務表述從2023年積極探索,到2024年的有節奏的探索,再到最新的助力國產手術機器人突破。
邁瑞一向對市場風向反應靈敏,但邁瑞卻錯失了腔鏡手術機器人發展的第一個窗口期。
在邁瑞沒做手術機器人的這三年,國內手術機器人市場正處于發展窗口期,2024年國內腔鏡手術機器人裝機量超過100臺。達芬奇手術機器人中國裝機量2023年為55臺,2024年為58臺。
腔鏡手術機器人臨床需求較大。由于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在狹小空間內開展復雜手術能力很強,能讓醫生更輕松、順利地開展復雜手術,臨床對于腔鏡手術機器人需求較大。
手術量數據可以直觀反映臨床需求。思哲睿招股書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1年中國單臺腔鏡手術機器人年平均輔助手術量均在250臺/年以上。
有手術機器人企業曾對動脈網表示:“這個數據并不能反應真實的臨床需求,這個數據主要是因為18-21年新裝機產品多,拉低了單臺年均手術量,實際上許多醫院單臺年均手術量在1000臺以上,臨床使用頻次和認可度都很高,尤其是在開展復雜手術方面。”
以“宇宙第一大院”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為例,鄭大附一2014年就引入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截止2023年,已經完成了達芬奇機器人手術13000余例。
近年來,腔鏡手術機器人市場又迎來政策東風,市場進一步擴容。2023年3月,國家衛健委發布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許可管理目錄(2023年),并于同年6月發布《「十四五」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規劃的通知》。較「十三五」相比,「十四五」規劃下腹腔內窺鏡手術系統的配置證(「十四五配置證」)數量大幅提升。
據統計,截至2024年底,十四五配置證發放進度已過半,而未來還將有超過兩百張配置證陸續發放,也將會有更多醫院有機會配備腔鏡手術機器人。
近兩年大型醫療設備招標處于低谷期,國內手術機器人仍然實現了高速增長。
國產腔鏡手術機器人企業接住了這一波市場紅利。從2023-2024年市場中標情況來看,國產腔鏡手術機器人中標勢頭兇猛,2024年國產中標總量已經超過達芬奇。國產梯隊中,微創機器人旗下圖邁腔鏡機器人訂單從2023年的10臺,快速增長至2024年的39臺。精鋒醫療腔鏡手術機器人2024年中標28臺,2025年Q1再度中標5臺。
政策紅利釋放與產業發展共振,讓國產腔鏡手術機器人迎來發展窗口期。第一個發展勢頭,邁瑞因為沒有產品上市,錯失了市場發展的一個窗口期。
從邁瑞近年來的并購方向來看,邁瑞對于進入和并購追求穩定性。收購海肽生物、惠泰生物,都是進入市場經過驗證后,行業進入穩定成長期后進入。雖然邁瑞進入腔鏡手術機器人的時機不算早,但是或許在邁瑞看來,當下正是最好的時機。
02
邁瑞選擇正面PK達芬奇
據業內人士透露,邁瑞的腔鏡手術機器人選擇了達芬奇手術機器人一體化設計的路線。
現有的多孔腔鏡手術機器人機械臂構型可分為三類,包括以達芬奇為代表的一體式、以強生OTTAVA為代表的機床一體式、以美敦力Hugo為代表的模塊化結構,三種機械臂構型各有其優勢和局限。
一體式臨床應用最為廣泛,達芬奇機器人全球裝機量破萬臺,2024度累計完成手術超268萬例。美敦力的Hugo已獲得歐盟、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日本的監管批準,適應癥包括普外科、泌尿外科和婦科適應癥。強生在2025年4月完成OTTAVA?機器人手術系統的臨床試驗的首批病例。
達芬奇腔鏡手術機器人與美敦力Hugo腔鏡手術機器人
一體化結構的優勢是在狹小空間開展精細復雜手術能力較強,在復雜手術中臨床價值突出,在復雜手術中顯著提高腹腔鏡手術結果。例如泌尿外科手術,這也是為什么泌尿外科是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手術量較多的科室。
邁瑞選擇一體式手術機器人可以降低未來市場教育的門檻和投入,更適合在大中心醫院推廣。然而,這一領域競爭異常激烈。當前,國內已有多個品牌的一體式腹腔鏡手術機器人獲批并上市,且這些產品已覆蓋多個適應癥,積累了豐富的臨床應用經驗。邁瑞作為后來者,需要在技術、性能、用戶體驗和成本效益等多個維度實現突破,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03
邁瑞做手術機器人的優勢
后發者邁瑞進入腔鏡手術機器人市場有何“殺手锏”?
邁瑞作為國內醫療器械龍頭,正強勢切入被“達芬奇”主導的腔鏡手術機器人市場。要在這個技術門檻極高的領域立足,邁瑞首先面對的挑戰是國產與標桿的差距。差距并非表面功能,而在于系統性研發生產能力和產業鏈深度。
邁瑞認為國產腔鏡手術機器人和達芬奇的主要差距體現在系統性的研發生產能力。如新進企業普遍缺乏完善的研發、制造及銷售體系的構建能力,大型跨界企業則受限于能力與技術積累不足。此外,手術機器人產業鏈條較長,涉及腔鏡系統、能量平臺、器械及光學等。
從功能上看,差距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腔鏡手術機器人系統圖像質量;另一方面是配套的手術器械。
在圖像質量上,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在技術代際上領先國產企業。據悉,達芬奇使用的德國企業生產的腹腔鏡模塊被其獨家壟斷,提供了極佳的顯示效果。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在2006年推出了3D影像,2009年推出了熒光顯影功能。而國產頭部企業最近才完善熒光顯影功能。圖邁?機器人最新型號和精鋒?MP2000都已配備全相熒光成像系統。
在配套手術器械上,國產高級微創外科器械操作能力薄弱。大多數企業的手術機器人操作臂只能操縱刀、剪、鉗、鑷等簡單工具,在高級微創外科器械操作中還有所欠缺。真正的外科革命體現在對高級微創器械(如精細能量器械、復雜吻合器) 的精妙操控上。與刀、剪、鉗、鑷等簡單工具相比,操縱高級微創外科器械對于系統的機械臂自由度與靈活性、操作精度和穩定性、高精度運動傳遞、感知與反饋技術、智能控制算法、系統集成等方面要求更高,技術壁壘也更高。
面對核心差距,邁瑞并非從零開始,其優勢與劣勢同樣鮮明。
圖像技術仍是短板:邁瑞雖已推出4K 3D熒光內窺鏡,但技術上仍未躋身全球第一梯隊,突破尖端成像仍需技術沉淀和時間積累。追趕達芬奇的光學引擎難度巨大。
配套器械全產業鏈布局是優勢。這可能是邁瑞可能彌補國產短板的“殺手锏”!進軍機器人前,已完整布局高級微創外科器械矩陣:內窺鏡、超聲刀、吻合器等產品線齊全。2024年邁瑞微創外科業務逆勢增長超30%!證明其在耗材領域的市場掌控力,通過設備帶動器械銷售是邁瑞的舒適區,未來能為手術機器人提供強大配套支持。
不過就像燃油車巨頭難敵特斯拉一樣,微創外科巨頭不一定能做好手術機器人。例如強生和美敦力,兩者都是微創外科器械領域的王者,但是在手術機器人領域還落后于直觀外科。
邁瑞醫療作為國內醫療器械行業的龍頭企業,進軍手術機器人領域具有一定的基礎和優勢,但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包括技術層面、產業鏈層面。邁瑞入局也為現有市場參與者敲響警鐘,市場快速迭代更新,只有快速進化的企業能夠立于不敗之地。
*封面圖片來源:123rf
如果您認同文章中的觀點、信息,或想進一步討論,請與我們聯系;也可加入動脈網行業社群,結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聲明:動脈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動脈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文中如果涉及企業信息和數據,均由受訪者向分析師提供并確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