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們聊過一期話題,叫“電池包有沒有必要充到100%”。
這個話題其實爭議非常大,主要是我根本就沒想到,原來還有這么多人不知道磷酸鐵鋰電池包需要定期充到100%,而鋰電池不需要。
其實從電池占比來看,24年全年,磷酸鐵鋰動力電池的出貨量超過了560GWh,占到動力電池出貨量的72%左右。
大部分用戶,開的電車都在用“磷酸鐵鋰電池包”。
先說結論,磷酸鐵鋰電池包一定要充滿,目的不是為了保證更長的續航,而是為了更有效的監測剩余電量。
磷酸鐵鋰電池有個特性,非常有意思。
就是在某一個超廣的電量區間中,電壓波動是不大的,一般來說電量在28%-75%之間的時候,電壓的波動可能只有2%左右。
如此大的電量波動,電壓卻非常小,行業稱之為“平臺期”。
“平臺期”是一個很讓人發愁的現象,主要是無法通過電壓來甄別剩余電量,只能通過電池管理系統來“測算”。
比如說你開了一周的車,卻在電量20%-80%這個電壓波動很小的平臺期內充放電,用起來也沒問題,但會出現一個“續航預估不準確”的小小痛點。
雖然不是啥大問題,但會影響電腦去識別剩余電量和續航,出遠門就不行了。
怎么辦呢?
兩個解決辦法,一個是讓電池電量低于這個平臺期,比如說電量在10%的時候,靜置一晚上,這個時候電池的電壓是可以有效監測到的,重新校準下算法,識別出精準的電量。
用這個識別出來的電量和數據,確保下一個周期電控系統有一個不錯的精準識別度。
或者,定期充滿,一般就是一周左右,特斯拉、吉利、比亞迪的磷酸鐵鋰電車都是這樣建議的,為的也是跳開這個平臺期。
反正就一句話,或者低電量,或者高電量,總之要跳出磷酸鐵鋰電池包的這個平臺期。如果不接受這個建議,也不影響日常使用,但會出現識別不精準的問題。
這里有個冷知識,很多商業充電樁,快充樁,SOC數值都不會設置到100%,我見過不少的SOC設置在98%左右,也就是充到98%就結束充電了。
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還是要配合家用充電樁,慢慢充,一晚上總能充滿,而且能靜置很長一段時間,這非常有利于磷酸鐵鋰電池包的校準。
相比之下,鋰電池就不需要“一周充滿一次”,但也只是相對而言,電池包的校準是特性問題,鋰電池只是沒有平臺期,但長期使用還是要定期充滿校準,為的就是讓電量檢測更加精準。
最好、最快的充電方式,是在電壓穩定的基礎上,前期大電流,后期小電流,充電后期的電流一定要“慢慢灌入”電池包。
一般來說,家里配上一個參數為220V*32A的交流充電樁非常合適。
一個是,這種充電樁非常便宜,目前也就1000多,另一個,安裝非常簡單,畢竟220V和32A的參數,安裝只需要有6平方的銅線就可以了。
最為關鍵的是,理論來說一小時至少能充進去6kW電量,一晚上至少能充進去60度電,絕大多數電池包都能充滿,而且對于磷酸鐵鋰電池來說,配上這樣的充電樁,等于有了每晚充到100%的條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