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殘水滸》中,梁山一百單八將終于拆幫散伙:公孫勝、柴進、樊瑞、石勇、裴宣早已離開;盧俊義、吳用、關勝、林沖、秦明、呼延灼、朱仝、魯智深、武松、史進、石秀、孫二娘、扈三娘等四十五人加入種家軍;花榮、董平、李逵、孫立、段景住等二十人因各種原因死掉,其中李逵被扈三娘射殺,董平被程小姐毒死,段景住被關勝一刀兩斷;皇甫端投了金國,宋清已經被官軍抓獲等待判決。
宋江眾叛親離,最后動了叛宋投金的念頭:“我們與其占一個山頭,束手待敵,不如還是設法渡過黃河,投到女真那里,有皇甫端在彼,可以替我們先容。女真要進中原,我們至少也得一個張元、吳昊地位。”
張元、吳昊在歷史上確有其人,而且是兩個極著名的漢奸,宋江要步他們的后塵,也不是臨時起意,我們看通行版水滸傳,就會發現他和吳用都有過叛宋投遼的念頭。
宋江當漢奸不足為怪,因為他當鄆城押司的時候就不是良吏,更不是好人,對宋朝也有刻骨仇恨,他在潯陽樓題反詩,就已經表明了他口中的忠義都是幌子而已。
魯智深武松加入種家軍一點都不奇怪,因為魯智深原本就是老種經略相公種師道的心腹愛將,所以才會被派往渭州給小種當保鏢。“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別說是誤殺,就是有意殺之,種師道也能護他周全:鄭屠當街持刀要殺朝廷軍官,原本已經犯了死罪,魯提轄殺他,不但無罪而且有功。
魯智深投奔種師道,自然要帶著武松和張青、孫二娘、曹正、施恩,史進的師父王進已經在種家軍官至兵馬都監,他一聲呼喚,史進自然會欣然從命。
真正的好漢,或勉強算得上好漢的梁山頭領加入種家軍也算回歸征途,只是那個兩面三刀的吳用居然見風使舵早早投降,還被種師道授予“經略判官”之職,實在是太便宜他了。
宋江窮途末路,但還有一些人追隨左右,具體來說,就是三十五人:劉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白勝、楊雄、李俊、張橫、張順、穆弘、穆春、孔明、孔亮、歐鵬、鄧飛、馬麟、燕順、楊林、鮑旭、項充、李袞、陳達、周通、楊春、鄭天壽、薛永、李忠、呂方、郭盛、李立、孟康、陶宗旺、朱貴、孫新、顧大嫂。
陳達楊春沒有跟隨史進一起加入種家軍,這已經很奇怪了,作為晁蓋的老班底,赤發鬼劉唐和阮氏三雄、白日鼠白勝居然也想跟著宋江叛宋投金,這就更不可思議了:宋江跟晁蓋之死有洗不清的關系,他們為什么還對宋江不離不棄?
實事求是地說,阮氏三雄對官府的仇恨由來已久,在他們眼里,衙差比強盜更可恨,這一點他們在智取生辰綱之前就已經說得很清楚了:“如今那官司,一處處動撣便害百姓。但一聲下鄉村來,倒先把好百姓家養的豬羊雞鵝,盡都吃了,又要盤纏打發他。如今也好,教這伙人奈何。那捕盜官司的人,哪里敢下鄉村來。若是那上司官員差他們緝捕人來,都嚇得尿屎齊流,怎敢正眼兒看他。我雖然不打得大魚,也省了若干科差。”
像阮氏三雄那樣飽受官府欺壓的底層漁民,對宋朝的忠誠度可以說為零,他們投金和投遼都不足為奇,因為他們在宋境已經活不下去了。
阮氏三雄都有高超的武功,捕魚技術也是一流,但還是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哥仨只有一個娶了媳婦,而且還是帶孩子的女人,那日子已經不是人過的了。
很多文人墨客“喜歡宋朝”,卻刻意回避了宋朝是農民起義最多的朝代,也沒說靖康之難發生時他們該怎么做,就像很多人小仙女都以為自己穿越到一百年前會邂逅少帥并得寵,卻不知道她們到了百年前,也不過就是湯鍋里一只比較肥嫩的“兩腳羊”而已——湯恩伯占據河南期間,老百姓“易子而食”,才不管你長得漂亮不漂亮。
阮氏三雄并沒有什么家國觀念,上了梁山之后才大碗喝酒大虧吃肉成套穿衣服——當“成套穿衣服”成為夢想,朝廷也就一文不值了。
阮氏三雄人品不惡,他們雖然輸得“赤條條地”,卻沒有像獄卒(小牢子)李逵那樣輸打贏要,所以說他們跟隨宋江只是為了到金國謀求榮華富貴,也不十分公道,于是我們就可以有另外一種猜測了:他們跟在宋江身邊,是不是要查明晁蓋遇害真相并伺機報仇?
在《殘水滸》中,宋江謀害晁蓋,并沒有做到滴水不漏,細心的林沖就發現了破綻:“后來捉住史文恭,曾經留意檢點,他壺里的箭,沒有一枝刻過名字的。而且刻字的箭,和史文恭所佩的弓,也長短不配。”
史文恭是可以二十回合擊敗并刺傷梁山馬俊五虎將第三名霹靂火秦明的,擊殺晁蓋可能連十招都用不上,又何必毒箭傷人?史文恭在曾頭市的工作就是武術教練,往大里說,也就是個雇傭兵投資,他并沒有義務為曾頭市出生入死,更不會用毒箭傷人壞了自己名頭——曾頭市滅了,他可以到別的村鎮求職,名聲臭了,他就不好再找新工作了。
在整部水滸原著中,史文恭不曾射出一箭,倒是小李廣華容射殺了十多個敵將,背后射箭也不是一次兩次,倒在他冷箭之下的晁中、王績,名字也很能讓人產生聯想。
阮氏三雄都是響當當的好漢子,他們痛恨官府,而宋江原本就是官府中人,他們有酒肉衣服,也是追隨晁蓋之后的事情,所以阮氏三雄對晁蓋的感情應該是極為真摯的,發現晁蓋死的蹊蹺卻不查明真相,也不謀劃報仇,幾乎是不可能的。
如果阮氏三雄跟隨魯智深武松一同加入種家軍,那么調查晁蓋死亡真相就會困難許多,而且一入軍營身不由己,即使確認是宋江謀害了晁蓋,也很難按江湖規矩行事了。
據《殘水滸》描述,宋江不但指使心腹射殺晁蓋并嫁禍史文恭,還曾想用毒酒謀害史柴進,吳用之所以離開宋江而投奔種師道,也是怕宋江對他下手。
宋江等三十六人被俘后,吳用還托到天牢探視的關勝帶話:“你早年結交天下英雄豪杰,所用的錢帛從哪里來?不都是柴大官人津貼!你得手以后,幾回想害他性命。可有這件事么?”
不管怎么說,宋江都不是阮氏三雄可以信賴的首領,所以說阮氏三雄追隨宋江叛宋投金是貪圖榮華富貴,包括筆者在內,絕大多數讀者都不會相信。
在《殘水滸》的最后一章,其實已經挑明了阮氏三雄的想法:關勝揭開宋江謀殺晁蓋真相后,“宋江回過頭,早瞥見三十幾對眼珠,一顆顆冒著無限殺氣,齊齊向身上射來。宋江坐在殺氣之中,不言不語,縮著頭,靜候赦書。”
即使朝廷肯赦免宋江,宋江也活不到赦書到達的那一天了,讀者諸君可以設想一下:阮氏三雄知道晁蓋遇害真相后,又會怎樣擺布宋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