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發現,買了增程車之后,總會被一個問題困住:
充電到底是“用完再充”好,還是“每天都充”好?
網上眾說紛紜,有人說頻繁充電容易加速電池衰減;
也有人說用到沒電才充,反而讓增程系統負擔更重。
聽得多了,反而更迷糊。
尤其是你剛提車、開得不多,更不知道該聽誰的——
怕充多了毀電池,也怕虧電跑久了把油耗干穿。
可別小看這個細節,它直接影響你幾年之后的續航表現、油耗水平,甚至電池壽命。
到底哪種方式才更科學?
今天,咱就來好好聊聊這背后的科學道理,一次說清楚。
聊到這個問題,很多人第一反應是:“肯定得用完再充啊!”
理由也挺簡單:電池是有“循環壽命”的,充得多了,早晚得廢。
像手機、電動車,不都一樣么?
大家都怕把那1000次、2000次的“循環次數”提前用光——
等哪天電池衰減了,不僅跑不遠、還特別費油,那可真是雞肋了。
尤其是增程車,本身電池容量就不大,更要精打細算地“省著用”。
所以你看,很多新手車主就開始每天琢磨:
“我今天才跑了30公里,不充,攢到虧電再充,是不是能‘省一個循環’?”
聽起來確實像那么回事兒,但其實——這邏輯,壓根就是誤區。
為什么這么說?
因為所謂“循環次數”,根本不是“充一次電就少一次”。
它其實是按“完整的充放循環”來算的。
打個比方你就懂了:
今天用了50%的電,晚上補回來一半;明天再用50%、再補回來——這兩次才算一個循環。
所以,“每天充”并不會更快耗盡電池壽命。
反倒是那種天天“用到快虧電再去充”的方式,才是真的傷。
因為當電量耗到接近0%,電池電壓會跌到臨界值;
這時候不光電池發熱、掉性能,還可能讓一部分活性鋰離子“鎖死”在電極里,容量直接永久性縮水。
說白了就是:你眼看著表顯還有80%的電,但跑起來,怎么都跑不出80%的路了。
而這一切,其實就始于——你以為的“科學充電”。
那會不會反過來,“每天都充”才是最科學的做法?
說實話,也不是。
電池最怕的,從來不是“充得多”,而是“長期待在極端狀態”——
太滿,或者太空,都會悄悄傷電池。
有些人圖省心,天天充到100%,覺得“滿電出門更安心”;
還有人習慣性地——車一停,就插上充電槍,仿佛“電池要隨時喂飽”。
但你真要這么整,電池還真受不了。
看著表顯電量很舒服,但此時的電芯,其實正承受著很高的電壓負擔;
時間一久,內部材料會逐步老化,熱管理系統也得持續運轉,增加損耗。
就像人一樣——天天吃得太撐,看起來狀態不錯,但其實五臟六腑早就疲憊不堪。
所以,“每天都充”,其實并不聰明。
一來,電池長時間處于高電壓,熱脹冷縮風險大,衰減速度也會加快;
二來,頻繁插拔充電,還會讓插頭、充電樁口、甚至BMS系統的磨損比你想象中更快。
其實啊,增程車的充電方式,并沒有絕對的“標準答案”。
但有一個原則,放在誰身上都適用:別走極端,溫和、穩定才是最靠譜的。
具體怎么做呢?其實也不復雜:
第一,別老沖到100%。
現在大多數增程車都能設定充電上限,建議日常把它設在 80% 或 90% 就夠用了。
續航照樣能用,電池壓力卻小了不少——就像人吃飯,吃七分飽最養生,吃撐了反倒難受。
你看很多開得久的老司機,從來不讓電池“吃太飽”,其實就是懂得在日常里延長壽命。
第二,別等虧電再充。
哪怕是增程,長時間“硬跑電池底兒”也會讓電芯反復拉扯,久而久之,活性鋰離子就鎖在里面出不來了。
建議電量低于20%,就該考慮充電了,別硬扛。
第三,根據電池的類型,做好合理安排。
譬如你的車搭載的是磷酸鐵鋰電池,它的 SOC 管理困難,所以往往15天或者1個月要充滿一次。
否則,很有可能出現“虛電”的情況——跑著跑著,突然沒電了,只能靠燃油續命。
反之,如果你用的是三元鋰電池,情況會輕松些。
日常把充電上限設到 90%,再避免經常過放,其實五六年都能保持不錯的狀態。
總的來看就是:
有些人的增程車用了4年,電池健康度掉到80%;
而有的人開了5年,依然能跑遠,電池特別健康….
不是電池質量有差異,而是你日常細節沒做好。
說白了,別再糾結“每天都充”還是“用完再充”哪個更省——
凡事講究適當,別過充,也別過放,它就會很健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