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是歷史進程的產物
年長者更是一身歷史堆積層
很少有人不熟悉這個行俠仗義、又充滿樂趣的和尚。
扮演者游本昌,在黨員人數破億的當口,宣布入黨,確是祥瑞。
怪不得領導人都要委托中組部負責同志向他轉達勉勵和問候。
游本昌在他的92歲高齡,又為自己的歷史進程添上了一筆。
他小的時候,因為身體瘦弱,還真被交給「菩薩」——寺廟當小和尚看護過幾年。上了年紀的應該還記得,小時候誰家孩子體弱,要給孩子立個「保狀」,托付給菩薩養育。及待成年,家長便要給菩薩花一筆錢「還愿」,再摘掉「保狀」,孩子的靈魂就又回到父母身邊了。
他很幸運地健康成長,甚至還讀了大學,但在長達30年的時間里,沒戲可演,連跑龍套的機會也不多。
直到52歲那年,他以濟名一角,一鳴驚人。
誰知,妻子卻突患重病,游本昌不得不回到家庭。
后來他又投拍過幾部電影,可惜都將家產虧了個底掉。好在他的兒子和女兒都事業有成,倒不用為生計發愁。
去年10月11日,中國太平保險投資運營的玉蘭人家康養社區開業,他入住了這家養老機構。
目前高端養老機構基本上都在幾大保險公司手上,如泰康人家、太平系列。
太平保險我倒熟悉。這家公司已有96年歷史,最早的源頭之一,就是我黨的地下組織,以保險公司為掩護,實際上既是地下交通網,又為黨組織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持。
有部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講的就是太平保險地下活動的事跡。
1949年鼎革之際,郭沫若等人北上參加新政協,也是這家公司通過自己的渠道,將人送到京城。
到了1960年代,隨著外交一邊倒向蘇聯,亟需美鈔,留在海外的太平保險,又承擔起了為新中國籌措外匯的重要使命。
可以說,從始至終,這家公司就一直是黨組織非常倚重的財政來源。
現在,這家保險公司是惟一總部設于境外(香港)的金融央企,為副部級企業。
所以外界說游本昌住的是高檔養老院,倒也沒說錯。
我為什么這么清楚?因為太平保險成立95周年時出版的《太平有象》一書,就是我參與的。
這其中的點點滴滴,放在95年的長河里去回顧,確實讓人掩卷長嘆。
很多人和機構,對本人和本單位的歷史非常草率,用完即扔,完全沒有整理意識。
我最近在做一本鎮志,發現資料的缺乏程度令人咋舌。有些領導甚至連自己的任職時間都搞不清楚,相關的記錄更是闕如。
對于個人而言,真正的文物保護,是從保存自家老照片開始。
據說,游本昌去年曾生了一場大病,其女兒說「父親的生命質量比長度更重要」,有人因此攻擊其子女,說他兒子跑到國外當金融大鱷不回家,女兒在他病危時拒絕簽字搶救。
并總結說,他「臺上渡眾生,臺下無人渡」。
但這種事,怎么可能判斷對錯呢?歷史令人沉迷之處,恰恰是他的不確定性。你在某個時刻的某個選擇,有相當大的偶然性。
就像游本昌的92歲入黨,如果不是住在太平保險的養老機構,可能就是另外一個版本。
我寫了300多部家傳、整理了1200部家庭相冊,發現旺族多出自讀書人、紳士、企業家、地主,少數平民子弟則通過讀書、從軍、創業改變命運。
家史即國史,現代國家鼓勵學生先講家史、次學國史,汲取智慧、經驗、教訓,節節攀升。
死亡不是人生的終點,遺忘才是。如果沒有記憶,家就是個空殼。
講述我們的故事、寫作家傳,是人類延續文明和創造意義的基本方式。長按下面微信二維碼,識別加我好友,一起搶救和傳承家庭記憶:
家傳系列,請點擊關注我
為什么從南宋起,浙江人既會讀書又會做生意?家風傳播的脈絡,無法想像!我參與的這本書,上線當月就登上浙江省好書榜:
◆ 推薦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