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兒的漫漫長路上,許多家長都有過這樣的困擾:孩子小時候對自己依賴又親昵,可隨著年齡增長,突然變得叛逆起來,對父母的話充耳不聞,甚至態度冷淡、表現出不尊重。一位媽媽在家長交流群里大吐苦水:“我家孩子現在簡直太氣人了,我說什么他都當耳邊風,一點都不把我這個媽放在眼里。就因為作業沒好好完成,我多說了幾句,他直接摔門進房間,一整天都沒理我。”相信不少家長都有類似的經歷,孩子曾經的乖巧聽話仿佛一去不復返,取而代之的是頻繁的頂嘴和冷漠的無視。
面對這種情況,俞敏洪提到的“烏鴉定律”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示。有一只烏鴉總是抱怨周圍環境糟糕,其他鳥兒不友好,食物也難找,于是決定離開。可到了新森林,沒過多久它又開始抱怨同樣的問題。這時一只老鳥對它說:“孩子,你若不改變自己,無論飛到哪里都不會開心,因為問題關鍵在于你自己。”這就是“烏鴉定律”,它告訴我們,很多時候當外在看似不如意,我們不妨先審視自身,因為外在問題往往是自身問題的映射。
當孩子出現不尊重父母、不理會父母的情況時,家長不能一味指責孩子叛逆不懂事,而是要靜下心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比如,是不是平時和孩子溝通時總是命令式口吻,很少傾聽他們的想法?是不是過度干涉孩子的生活,讓他們渴望獨立的需求得不到滿足?
那么,當孩子不尊重我們、不理我們時,該如何正確處理呢?首先,要保持冷靜,克制憤怒情緒,因為立刻翻臉只會讓孩子更叛逆,惡化親子關系。其次,找個孩子心情放松的時機,平等地與他們溝通,表達自己的感受,比如“寶貝,你上次那樣對媽媽說話,媽媽心里很難受,感覺沒被你尊重,能和媽媽說說你為什么生氣嗎?”再者,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嘗試多傾聽孩子意見,尊重他們的選擇,給孩子足夠的獨立空間和隱私,像進孩子房間前先敲門,不隨意翻看他們的私人物品等。最后,用愛和耐心去感化孩子,日常生活中多關心他們,一起參與活動增進感情。
當孩子不尊重我們時,運用“烏鴉定律”,從自身找原因,采取正確方式處理,相信一定能化解矛盾,重建和諧美好的親子關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