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檔一直是大片的必爭之地,陳思誠——這個當今國內影壇最懂市場、最懂觀眾的“經理人”當然也深知此道理。雖然其賴以成名的“唐探”系列還從未登陸過這一檔期,但在近幾年的暑期檔中,“陳思誠制造”卻一直沒有缺位。從2022年的《外太空的莫扎特》,到2023年《消失的她》,再到去年的《解密》,陳思誠以編劇、制片人或導演的身份帶來了數部作品,從票房和口碑來看,可謂喜憂參半,有爆款,但也遭遇了滑鐵盧。今年,陳思誠以編劇與監制的身份攜《惡意》回歸,能否打出一場漂亮的“暑期檔翻身仗”?
故事其實沒什么新意,從一個調查記者的視角,去還原一宗醫院雙人墜樓案的真相,并加插了感情糾紛、親情、倫理、網暴、直播流量、原生家庭等元素,中外同類型的影視作品一抓一大把。但劇情的鋪排卻花了心思,一方面,設置了大量懸疑、反轉的情節,令兇手與受害者的身份角色快速轉變,吊足了胃口;另一方面,通過自媒體、平臺主播等人的推波助瀾,令網絡輿情不斷發酵,新舊熱點持續碰撞,引導著網友和觀眾否定再否定,引出反思之余,更直接點燃了互聯網時代無數人的情緒價值。
作為一部現實題材的商業片,陳思誠再一次做到了極致。《惡意》的節奏快得像坐過山車,幾乎摒棄了多余的鋪墊,采用近乎單刀直入的敘事手法快速抓住眼球,令觀眾無暇他顧。雖然片名是《惡意》,但從內容上看,“惡女”其實更為貼切。電影圍繞一場悲劇中的多名女性展開,除了表面上的刑偵劇情,還加入了原配打小三、拋棄生病女兒、“殺人記者”等社會性話題,再到充滿爭議的調查進程與媒體報道方式,推著片中的網民不斷尋找、挖掘新“惡女”的同時,更加插了不少烘托情緒的細節,例如懷孕了的尤茜被逼著跳樓,例如葉攀在課堂上被師弟師妹們質疑報道的客觀性,在戲里戲外都引起了不少共鳴,甚至是公憤。
敘事緊湊,催淚、煽情的地方不少,再加上自媒體炒作、網絡暴力、舊案羅生門等話題元素的疊加令《惡意》看似很爽很精彩,但靜下心來細細品味,卻能發現太多不合理與業余的細節。晨晨只憑借一篇針對自己領導的監督報道,就能從實習生一躍成為主編,即便是在自媒體,也幾乎是天方夜譚。在尤茜跳樓時,主創們還強行用蒙太奇鏡頭玩起了懸念,首先入鏡的是在樓下圍觀的群眾與維持秩序的警察,然后是極具煽動的直播畫面與網絡言論。直到尤茜跳下去后,消防員和鋪設好的氣墊才“姍姍來遲”……這樣“別有用心”的鋪排,早已被港產片和好萊塢大片用到爛,還真當觀眾沒常識嗎?
張小斐飾演的媒體人葉攀作為《惡意》的主角與靈魂,在角色設定上也存在職業操守、業務水平和管理能力上的不足。例如在電視臺供職時,難道會不考慮報道當事人的情況就能簡單決定是否讓報道公開發布?最終導致采訪對象遭遇車禍意外身亡,自己也落得一個“殺人記者”“人血饅頭”的罵名。還有在自媒體主持訪談節目《夜話》時,不調查清楚出鏡嘉賓的意圖與背景,僅憑實習生的一頓介紹就拉上臺和自己對話,最終被嗆得一臉尷尬……這樣業余的操作,都已不算是一個合格的媒體人了,更不要說是一家媒體的主編了。
去年暑期檔,陳思誠花4億拍了《解密》,無論是口碑還是票房都不太理想。今年他能否憑借《惡意》打出一場暑期檔翻身仗,并重奪檔期票房冠軍?最終結果要等到8月底才能揭曉,但只憑著爽、刺激和迎合觀眾的情緒價值就能在暑期檔里取得佳績?真的不樂觀。
投稿人:彷徨海天命人
(本文為投稿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