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新能源車企陸續公布6月銷量,整體呈增長態勢,新能源滲透率持續攀升。
按常理,國產新能源車密集對標特斯拉Model 3、Model Y,市場爭奪激烈,特斯拉該被“逼到墻角”了。但現實卻來了個“反轉”——特斯拉二季度產量、銷量均創歷史新高,中國市場的強勁表現更成為其全球布局的關鍵支撐。
數據最直觀:2025年二季度,特斯拉全球生產410,244輛純電汽車,交付384,122輛。其中,上海超級工廠貢獻了191,720輛交付量(含出口),較一季度增長10.98%,占特斯拉全球產量的47%;國內市場方面,特斯拉6月交付61,484輛,創二季度單月新高,較5月的38,588輛環比增長59%,整個二季度國內合計交付12.88萬輛,占全球交付量的34%。
簡單說,特斯拉每生產兩輛車,就有一輛來自中國工廠;每賣出三輛車,就有一輛由中國消費者買單。這種依賴度,遠超其他市場。
更值得關注的是,當前特斯拉及馬斯克在歐美多地遭遇消費者抵制,但中國市場卻逆勢增長。若非中國市場的產能和銷量支撐,特斯拉的全球困境恐怕更難應對。這讓人不禁想起2019年:特斯拉深陷產能地獄、資金鏈斷裂,是上海超級工廠的快速落地、中國供應鏈的高效協作,讓Model 3量產交付,救特斯拉于水火,更助其躋身全球車企龍頭。
如今,歷史似乎重演。國產新能源車雖在技術、配置上不斷逼近,甚至部分領域實現超越,但特斯拉憑借品牌積累、技術調校和成本優勢,仍穩住核心用戶群體。尤其在中國市場,消費者對特斯拉的認可度未因國產車崛起而大幅下降,反而隨著充電網絡完善、服務優化,持續釋放需求。
當然,特斯拉的“突圍”也反映出國內新能源市場的成熟——競爭雖激烈,但用戶選擇更理性。國產車若想真正“逼退”特斯拉,不能僅靠“對標”,更需在品牌建設、用戶體驗等維度建立差異化優勢。畢竟,市場從來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各有所長”。
對中國市場而言,特斯拉的“依賴”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它驗證了中國新能源產業鏈的全球競爭力,也提醒國內車企,真正的競爭不在“打壓對手”,而在“做好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