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評論員 屈旌
7月2日晚,云南大理市大展屯綜合市場附近發生了一起車禍,一名男童獨自站在路口一廣告投影燈產生的光影下玩耍,后來又躺到地上,被一輛快遞貨車左轉時碾壓身亡。
這段監控視頻在網絡流傳后引發熱議。有網友評論稱,視頻中一騎車女子目睹前述此情景時疑未上前阻止或鳴笛叫停貨車,騎車走的時候繞過了幼童還轉頭觀望,過于冷漠。也有人認為,事發夜間,可能有其他因素導致騎車女子未能注意到地面上的小孩。(據7月6日澎湃新聞)
現場監控畫面截圖
這場事故如同一根尖銳的針,刺痛了人們內心對于守護兒童安全的殷切期望。被碾壓的孩童前一分鐘還在天真無邪地玩耍,后一分鐘就被龐大的貨車碾壓,可怕的悲劇令人猝不及防。幼小生命一旦消逝就無法重生,肇事司機也將面臨法律與良知的雙重拷問。
事故發生后,除了對現場情況、司機責任的討論,對家長疏于監護的質疑,不少網友都將矛頭指向了事發時路過的騎車女子,指責她“過于冷漠”“袖手旁觀”,認為她若及時提醒貨車避讓,或許能改寫結局。
這種指責無疑是非常情緒化的。人們面對悲劇時,總有一種本能的歸因沖動,仿佛只要將責任明確歸咎于某個具體對象,就能對不可預測的世界擁有更多安全感。然而,基于片段視頻的簡單歸責,往往忽視了現實的復雜性。
這一事故的殘酷性在于,它實在集合了太多讓人追悔莫及的巧合。孩子穿著與燈光顏色相近的衣服,躺在光影里,在夜晚光線不足的情況下,確實難以辨認。孩子所在的位置,很可能處于貨車司機的視線盲區。而且據報道,肇事司機剛來當地不久,7月1日才接手快遞站點,可能對路況也不夠熟悉,種種不利因素最終導致了最痛心的結果。
騎車女子在貨車左轉時停車避讓是正常的交通行為,她可能確實沒有注意到地上的孩子,也可能在短暫瞬間無法做出準確判斷。要求一個路人在電光石火間承擔起“拯救者”的角色,這本身就不切實際。更值得警惕的是,這種對路人的道德審判可能造成”寒蟬效應”,當公眾目睹突發事件時,可能因害怕被指責“做得不夠”而選擇完全回避,最終導致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得不到及時救助。
其實,我們從這場悲劇中,最應該得到的啟示是:守護兒童安全人人有責,從來都不應是一句空話。在這份責任的排序中,監護人肯定是第一位的,3歲的孩童尚不具備判斷危險的能力,讓其長時間獨自在車水馬龍的馬路中央玩耍甚至躺臥,本身就是監護人的極大失職。家長作為法定監護人,理應對孩子的安全時刻保持高度警覺,加強對幼兒的照顧和看護,這是法律賦予的責任,更是為人父母的基本倫理要求。
從更廣泛的視角看,事件也折射出兒童公共安全體系的薄弱環節。一方面,城市道路設計往往缺乏“兒童友好”視角,像廣告投影燈這類可能干擾交通視線的設施設置缺乏嚴格規范,一些容易發生事故的路口,也缺乏相應的警示標識;另一方面,社會整體的兒童保護意識仍有待提高,監控視頻中顯示,孩子在路中間躺下時,周圍還是有一些人,但幾乎沒有人對此產生高度警覺,也就是說,社會尚未自發形成對兒童的“集體監護”網絡,在保障兒童安全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我們不能否認,危急時刻伸出援手,力挽狂瀾是人性的高光,是勇敢的力量。如果當時有人能及時將孩子帶離危險區域,悲劇或許就能避免。但這種期待不能異化為對路人的道德綁架。真正的社會文明,不是用苛責去逼迫他人行善,而是用制度的完善和意識的提升,讓“保護孩子”成為每個人無需思考的本能。
與其忙著給路人貼上“冷漠”標簽,不如共同思考和行動起來,構建更完善的兒童安全防護網——家長要切實履行監護職責,社區要加強對兒童活動場所的管理,交通部門要排查類似廣告投影燈的安全隱患……只有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對身邊的兒童多一份關注和照護,多一份警惕與擔當,才能讓孩子們在安全的環境中成長,讓令人遺憾的悲劇永遠不會重演。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