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新能源汽車還是個新鮮事物,為了推廣它,國家給出了不少優惠政策,比如免購置稅,送綠牌,還有各種補貼。
而如今,隨著電車保有量突破2000萬輛,政策開始轉向,購置稅只能減半了,未來會全收,弄不好綠牌也要取消了,油車電車終于要同權競爭了。
于是很多人開始唱衰電車,認為沒了政策扶持,電車就要涼涼。
但事實上,電車已經今非昔比,它有很多優勢是油車無法比擬的。
今天不吹不黑,就講講電車的這些優勢。
我就是要用事實來告訴不喜歡電車的人們,電車已經是未來,誰也阻擋不了。
首先,電車的使用成本依然遠低于油車。
即使養路費加上去,電車的能耗成本也只有油車的三分之一左右。
以一輛普通家用車為例,油車百公里油耗8升,油價8元,每公里成本0.64元,電車百公里電耗15度,電價0.6元,每公里成本0.09元。
就算養路費每年1200元,分攤到2萬公里里程上,每公里也只增加0.06元成本,總成本0.15元,還是比油車便宜很多。
其次,電車的駕駛體驗更好。
電動機的響應速度遠超內燃機,起步加速快,動力輸出平順,沒有頓挫感,噪音也小很多。
智能駕駛方面,電車普遍走在前面,很多油車還在用老舊的電子架構,難以支持高級自動駕駛功能。
再者,電車的智能化程度更高。
由于天生具備大容量電池和強大的電子電氣架構,電車可以支持更多智能化功能,比如遠程控制,預約充電,車家互聯等。
這些功能正在改變人們的用車習慣,讓汽車從單純的交通工具,變成智能生活的一部分。
更重要的是,電車在環保方面的優勢無可替代。
雖然有人質疑電車的全生命周期排放,但不可否認的是,隨著電網清潔化程度提高,電車的碳排放會越來越低。
而油車的排放,永遠都是那個水平。
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這個優勢會越來越明顯。
當然,電車也有短板,比如續航焦慮,充電不便等問題。
但這些問題正在快速改善,800V高壓平臺開始普及,充電功率突破500kW,5分鐘充電200公里正在成為現實。
換電模式也在快速發展,未來可能像加油一樣方便。
政策退坡對電車行業是好事,它能倒逼企業提升產品力,而不是依賴補貼生存。
特斯拉從來沒有享受過中國的補貼,但它賣得最好,這說明消費者真正認可的是產品本身。
所以,不要低估電車的生命力。
它已經從一個需要政策扶持的嬰兒,成長為一個能和油車正面較量的青年。
未來的汽車市場,很可能是電車和油車長期并存,各自發揮優勢的局面。
而那些真正用心造車的企業,無論政策如何變化,都能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間。
畢竟,消費者最終買單的,永遠是好產品,而不是政策紅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