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松江站周邊一道路調整
騎車堪比“障礙賽” 非機動車道調沒了
松江區市民李先生通過上觀新聞“民聲直通車”平臺反映,去年,他家門口的金玉路施工結束,機動車道由雙向雙車道改為雙向四車道,多出來的車道由非機動車道改造而來。施工后,根據路上的指示牌,非機動車道與人行道并到一起,狹窄、多障礙、人非混行,有很大的安全隱患。到底怎么回事?記者前往現場調查。
李先生所反映的問題主要集中在玉樹路至梅園埭路之間的金玉路路段非機動車道,總長度超過2公里。
7月1日,記者來到金玉路梅園埭路交叉口,向西望去,由東向西方向的非機動車道與人行道合并,為磚石路面,由于是路口,非機動車道上裝了信號燈柱、通信線纜樁等4根粗壯的立柱,過馬路的行人和非機動車只能從間隙穿插而過。
記者觀察了一會兒,發現大多數電瓶車選擇直接駛上機動車道,靠右側騎行,只有極少數電瓶車按照標志指引在人非通道騎行。在駛進這個入口時,還要專心把控方向,不然很容易撞上立柱。
視線轉到馬路對面,西向東非機動車道是單設的,但是靠近路口處,在一根立柱后急劇收窄至戛然而止,騎到這里的電瓶車只好進入機動車右轉車道等候通行。若是選擇駛上人行道,更難騎,短短5米的距離,有4棵大樹、2根樁子。
繼續向西走,一些路燈桿、交通標志桿也安裝在非機動車道上,甚至路中間還有行道樹。再向前,可能是樹木、立柱太過密集,非機動車道收窄,僅留不到2米寬的水泥路面。
靠近松禮路丁字路口,非機動車道再度收窄,聽到身后傳來電瓶車的聲響,記者只得側身讓道,因為路面寬度僅容得下一輛電瓶車。繼續往前,人非通道仍是“二合一”狀態,行人和非機動車共享狹窄的水泥路。
金玉路之前為啥改造?根據此前松江區交通委的官方微信公眾號消息,2024年底,金玉路應急改造工程在上海松江站開通前夕正式宣告主車道階段通車。金玉路作為上海松江站交通樞紐的主干道,承載著巨大的車流量,由于建成年代久遠,原有基礎設施嚴重老化,影響了過往車輛的通行安全與周邊居民的生活質量。
官方信息提到,本次應急工程增加了人行道和非機動車道,與機動車分道通行,保障行車安全,同時增設綠化帶,美化環境,有效增加行人與機動車之間的安全距離。但李先生認為,部分路段非機動車道與人行道合二為一,且寬度極窄,增加了行車風險。記者的親身體驗也印證了這一點:要么非機動車違規駛上機動車道,與集卡、廂貨車、私家車混行,要么在人非通道里,與行人一同共享并不寬敞的道路,還有撞人的風險。
要怎么解決非機動車的通行問題?以后會不會調整重建非機動車道?7月2日,記者聯系了松江區相關部門,轉達了李先生的擔憂。工作人員表示將予以核實。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鄭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