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松江顧繡研究所攜繡品佳作《瓊花翠鳥》《蜻蜓豆莢》《蝦》《秋蘭綻蕊圖》驚艷亮相,演示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顧繡”的核心技法之一“劈絲”技藝。上海松江區聞禾藝術中心精心創作的植物染作品,可深度體驗藍印花布圖案設計及描花刻板工藝,感受傳統手作的智慧與審美。
在社會組織媒體開放日(松江專場)活動上,文創聯展、互動體驗、路演宣介等三大板塊,全景呈現松江社會組織在弘揚歷史文化、助力鄉村振興、賦能科創生態等領域的創新實踐。
在文創聯展區域,10家文化類社會組織分別從“當代美學”“國風織造”“非遺雅韻”“翰墨風華”等不同角度,展示他們在傳承江南文脈、助力文旅發展中的獨特作用。
在魚米之鄉體驗區域,5家涉農社會組織通過實物和展板圖文等形式,講述他們在助力鄉村振興中的故事,參與者還可以現場品嘗他們帶來的松江特色美食。
上海松江水稻研究所在優質稻米品種選育方面頗有心得,培育了“松香粳1018”等一批符合“上海胃”的軟米品種,推動松江大米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糧食畝產連續六年位列全市第一,他們現場烹煮的新鮮滋味,飽含著端穩“中國飯碗”的底氣。
上海葉榭社區堰涇長者照護之家致力于探索新型的農村養老模式,低齡老人在“幸福老人村”中不僅是服務對象,也是鄉村公益體驗的參與者,從她們帶來的“奶奶咖啡”“奶奶燒餅”里,既可以看到銀發力量帶來的文旅產業價值,也可以聽到一部農耕文化的口述史。
本次開放日活動還邀請了5家社會組織,圍繞“科普探究”“樂活社區”“鄉村振興”“銀齡行動”“非遺傳承”等主題開展路演分享。
上海市松江區靈長類腦研究中心依托G60腦智科創基地的人才優勢,先后參與了腦圖譜等重大研究課題,建立超算平臺,取得多項創新研究成果;通過開設“腦智科學2035”科普基地、“腦智擘未來”夏令營、項目化課程進校、腦科學課題競賽等豐富多彩的形式,面向中小學生開展常態化科普。
上海松江區廣富林街道社會組織服務中心打造的“Lin聚Li”社會治理項目,通過培育扶持“悅心園藝角”“御貓聯盟”“松鄰讀書會”“鄰里籃球活力圈”等社區自治團隊,聚焦居民需求、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居民參與意識、改善鄰里關系,形成了一批有特色、接地氣的社區活動品牌。
這些社會組織扎根土地、鏈接未來,用實際行動展現了以文塑城、科技助農、愛心暖民的生動圖景,為探索超大城市鄉村振興與人文科創融合發展提供了“松江方案”。
本次活動由上海市民政局指導,上海市社會組織服務中心、松江區民政局主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