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應天時調陰陽,養生有道護身心。
由人民網·人民好醫生客戶端、廣東發布
和廣東省中醫院聯合
推出的《得閑養生》欄目,
解鎖全年節氣養生秘笈,
讓你健康一整年。
“小暑小暑,上蒸下煮!”7月7日,迎來小暑節氣,廣東省中醫院脾胃病科大科副主任劉添文在此分享這份小暑養生指南——“三防三宜”,輕松應對"上蒸下煮"模式,活力滿滿過夏天。
小暑節氣做好“三防”
1.防寒濕內侵
頻繁進出空調房會導致毛孔開合失常,寒濕邪氣容易乘虛而入。建議空調溫度應設置高于26℃,避免直吹;夜間睡眠時腹部蓋薄毯,切忌赤裸肩膀。不建議多吃或頻繁吃生冷冰鎮食物,小暑飲食更推薦“溫涼”而非“生冷”,以保護脾胃功能,才能更好地應對暑濕。
2.防暴曬中暑
小暑的太陽堪比“火焰山”,紫外線強,長時間暴曬不僅會曬傷,還可能引發中暑。出門帶上遮陽傘、防曬霜等防曬物品,隨身攜帶大容量水壺及時補充水分,午后盡量少出門。
3.防“情緒中暑”
研究顯示,氣溫高于35℃時,人體應激激素水平會上升,易引發"情緒中暑"。小暑時節,適當午睡半小時,有助于養心安神,緩解疲勞。平時可多按壓內關穴(位于腕橫紋上2寸)。
小暑節氣牢記“三宜”
1. 宜養心護陽
小暑時節,氣溫高,人容易煩躁,情緒波動大,從而影響心臟健康。飲食上多吃苦瓜、蓮子、百合等食物清熱安神。 午間小憩半小時,順應自然,可稍微早起晚睡(但不超晚上11點),保證充足睡眠。選早晚涼爽時進行散步或游泳,避免大汗淋漓、耗氣傷津。
2. 宜祛濕解暑
濕熱的夏天熱盛耗氣傷津,推薦以下飲食。
綠豆湯:綠豆性涼,能清熱消暑、利尿解毒,搭配少量冰糖煮制,是經典的解暑飲品(脾胃虛寒者可加少量陳皮調和)。
冬瓜排骨湯:冬瓜清熱利水,排骨補充營養,兩者同燉,清淡不油膩,可清熱祛濕、滋陰潤燥。
銀耳百合蓮子羹:銀耳滋陰潤肺,百合、蓮子清心安神,三者燉煮后加少許蜂蜜,能緩解暑熱導致的口干舌燥、心煩失眠。
3.宜適量運動
小暑時節天氣炎熱、濕度較高,運動需遵循“避高溫、防過量、強補水”的原則,推薦低強度有氧運動。
散步:選擇清晨(日出后)或傍晚(日落后)氣溫較低時進行散步30-40分鐘,既能促進血液循環,又不會過度消耗體力。
游泳:是小暑非常適合的運動(注意選擇室內泳池或避開正午陽光,做好防曬)。
瑜伽或太極:能調節呼吸、放松身心,幫助緩解暑熱帶來的煩躁感,還能改善身體的柔韌性。
八段錦:配合呼吸調節,可增強脾胃功能,適合各年齡段人群。(廣東省中醫院莊映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