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頭凌晨四點就蹲在菜市場等開秤。白花菜八毛一斤的收購價讓他笑得露出豁牙。
這價錢擱超市連片菜葉都買不著。老人麻利地挑出二十斤花球緊實的,褲腿沾滿泥點子就往家趕。曬花菜干最怕陰雨天。
氣象站剛發布預報,未來三天持續35℃高溫,紫外線指數達到最強等級。老灶臺燒開的水咕嘟冒泡。
撒把粗鹽能殺菌,老人說這是祖傳的竅門。花菜焯水時間要掐秒表,三十秒就得撈。竹篩子擺滿院子水泥地。
正午太陽毒得很,曬兩天就能收成。去年存的干貨現在泡發還嘎嘣脆。
超市賣的花菜干每斤要價28塊。老人掰著指頭算賬,自己曬的成本還不到三塊錢。年輕人嫌麻煩都買現成的。
可誰知道工廠加了啥防腐劑?老李頭曬的干貨連塑料袋都是化肥袋改的。
農業局檢測報告顯示,傳統晾曬法維生素流失率比機器烘干低12%。這數據讓營養專家都豎大拇指。
泡發時用溫水最出數。兩小時就能脹回鮮菜大小,燉湯炒肉都香得很。鄰居聞著味兒就來討教。
現在會這手藝的不足兩成。農技站統計,全市去年曬菜干的農戶比前年少了37戶。
三伏天曬干貨其實有講究。
午后兩點要翻面,不然底下容易返潮。這細節年輕人哪懂?老人曬的菜干能存整年。
去年冬至包的干菜餃子,現在冰箱里還有存貨呢。城里親戚總笑話他摳門。可疫情封控那會兒,誰不是舔著臉來換干貨?
這話可不敢當面說。
農科院正在研究傳統晾曬工藝。專家說太陽曬的比機器烘的多了種特殊香味,儀器都檢測不出來。
曬好的菜干要裝壇密封。老人用舊年歷糊的壇口,防潮效果比塑料布強十倍。
這手藝眼看要失傳。
孫子寧愿點外賣也不愿學,說曬菜干是上個世紀的事。
氣象臺預警后天有雷陣雨。
老人趕緊把曬到半干的收進屋,電風扇開最大檔去濕氣。
您家還曬干貨嗎?評論區說說保存妙招。這傳統手藝該不該申遺?
值得琢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