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當初一串賣到200000的小尺寸鳳眼菩提。
然后呢,前幾天玩友給我發(fā)了張圖,告訴我說,這串同樣是小尺寸的鳳眼菩提 ,只要1200。
應該還可以砍價。
為什么看著“平平無奇”的一條樹籽手串,既能賣200000,又能賣1200?
這里面到底有多少,驚心動魄的,離奇的,不可告人滴,故事捏?
要把這件事情說清楚,首先還得說一說鳳眼菩提的身世。
首先,鳳眼菩提是一種棗樹,跟野酸棗很像,學名叫埃塞俄比亞棗——雖然大多數(shù)都長在尼泊爾。
咱們廣大文玩人平時玩的鳳眼菩提,基本上就都是尼泊爾的進口貨。
國內(nèi)的也有鳳眼樹,一般產(chǎn)自甘孜地區(qū)(對,就是柏香籽那個甘孜),也有從尼泊爾移植和嫁接的品種。
不過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文玩,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必然帶來不同的生長發(fā)育結(jié)果,所以,國產(chǎn)鳳眼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品質(zhì)普遍不高。
另外,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國產(chǎn)酸棗核因為長得像鳳眼(兩者其實是半拉近親),所以不少商家用酸棗核來仿冒鳳眼。
總體來說,由于地理位置和生長環(huán)境的客觀原因,尼泊爾的鳳眼,在皮質(zhì)密度上,表現(xiàn)要比國產(chǎn)的要好。 玩出來也更漂亮一些。
尼泊爾的鳳眼樹,長出來的核,正常的尺寸基本就是12-16mm。10mm往下,數(shù)量就很少了。
等到了8-9mm的尺寸,能長多少,那基本就是看臉——小尺寸貴,主要也體現(xiàn)在這里。
另外光尺寸小也不行,還要看皮質(zhì),看密度。還得大小合適,能湊一串108,其實條件很苛刻。
每到產(chǎn)季,整個尼泊爾那么多鳳眼樹,最后能挑出大小合適,品相上佳的樹籽,恐怕就那么幾條。
這幾乎是把“物以稀為貴”這幾個字,演繹到了極致,這種貨,肯定不能按我們尋常理解的“市場價”來衡量。
當然啊,在我的消費觀念(窮)里,樹籽這東西哪怕再稀少,恐怕也不值這么多錢。
但是,總有不差錢的。
所以,在各種各樣因素的堆砌之下,當時的小尺寸極品鳳眼菩提,價格直接就捅到了凌霄寶殿里,玉皇大帝的座椅。
那么,現(xiàn)如今市面上,很多千八百塊的小鳳眼,是怎么回事兒呢?
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比較簡單,糠籽。
我們開篇時提到的那條,就屬于這種情況——皮質(zhì)密度都不行,盤玩效果不算好,甚至有些就基本盤不出來。
糠籽這種情況,別管哪兒產(chǎn)的,也別管多大尺寸,都不好使。
因為作為對“盤玩”和“包漿”比較有講究的文玩來說,它本身就是不合格的。
第二種情況,就好玩了:仿冒。
比較常見的,就是用酸棗核,來當做尼泊爾小尺寸鳳眼賣。
不光如此,甚至有部分酸棗核,都是磨過之后,再冒充小尺寸。
有一說一啊,國產(chǎn)酸棗核不是不能玩兒,甚至品質(zhì)好的,玩出來也很好看,它在文玩圈里,粉絲也不算少。
但是,即便國產(chǎn)籽再好玩,你掛羊頭賣狗肉,黃銅賣著黃金的價格,那就是生兒子沒X眼的奸商了。
所以,對于一些奸商……文玩人吶,你長點兒心吧!
總結(jié):小尺寸鳳眼現(xiàn)在的價格已經(jīng)不比巔峰,但是由于貨品稀少,對于真心喜歡又不差錢的大佬來說,還是會出一筆不菲的rmb來入手,所以對于一些,跟我一樣沒錢的文玩人來說,這種東西還是謹慎為妙。
對此,有故事的文玩人,咱們評論區(qū)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