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徐睿捷 通訊員王敏 張全錄)
33歲的武漢男子小鄭,被確診嚴重免疫性疾病,并因此導致外周神經炎、四肢及呼吸肌無力,肝硬化、脾大。禍不單行的他,又遭遇嚴重的肺部感染,臥床難起,依靠切開氣管、上呼吸機維持生命。為獲生的希望,小鄭輾轉廣州、武漢多家頂尖的三甲醫院,但手術如何開展,讓專家們陷入兩難境地。好在,武漢市肺科醫院多學科近十位專家共同打出一套“組合拳”,耗時八個月,成功為小鄭“逆天改命”,昨天,小鄭康復出院。
去年年末,小鄭突感渾身無力,呼吸困難。在廣州檢查后確診免疫系統疾病。這種疾病,導致他患上嚴重的外周神經炎,還讓他四肢無力,就連呼吸所依賴的呼吸肌群的力量也大大減弱。為迅速改善癥狀,醫生給他進行了氣管切開,并提供呼吸機支持。即使如此,小鄭也已無法下床行動。
與此同時,因為免疫屏障受損,小鄭還感染了結核菌,引發嚴重的結核性膿胸,且發生血胸。另外,他的肝臟出現硬化,脾臟腫大。凝血功能也出現了問題,更容易出血,且止血困難。
一系列的問題像瞬間崩塌的大山,將小鄭壓倒在病床上,喘息不得。之后,他的家人帶他輾轉廣州、武漢多家頂級三甲醫院。但專家們都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從肺病病情看,手術迫在眉睫,但從身體條件上看,風險重重。一是凝血功能差,手術出血后止血困難,風險等級飆升。二是,呼吸肌力量差,術中用到的麻醉藥、肌松藥會讓呼吸肌力量有可能進一步松弛,術中、術后,會進一步加重呼吸肌力差的問題,甚至出現肺不張、術后無法拔管擺脫呼吸肌依賴等問題。三是,用藥困難,復雜的疾病,讓很多藥物都無法使用,結核病控制難。
最后,小鄭被作為重大疑難呼吸疾病患者,被轉入湖北省唯一的呼吸類公立三甲醫院——武漢市肺科醫院。呼吸科二病區、康復醫學科、重癥醫學科、胸外科等四個科室的近十位專家進行了多輪討論,最終形成了一套“組合拳”:先制定精準用藥方案,進行藥物治療,控制感染。同時,利用康復手段,提升呼吸肌肌力,改善肺功能。最后,達到手術條件,且有充分的應急預案的條件下,實施微創手術,并精準控制麻醉藥物的使用。
最終,經過8個月的藥物治療和康復訓練,今年6月底,小鄭的肺上感染病灶得到控制,呼吸肌肌力明顯提升,自主呼吸能力基本具備。隨后的手術則水到渠成,進展順利。術后,小鄭康復良好,呼吸肌肌力不但未受手術影響,反而進一步提升。昨天,小鄭達到康復出院條件,順利出院。
離院前,家屬坦言:是肺科醫院給小鄭生的機會,讓他成功“逆天改命”。
據悉,今年是武漢市肺科醫院建院75周年,本著“消除患者病痛,降低患者負擔”就是最大惠民的初衷,該院正對因肺結節、肺癌等疑難肺部疾病而就診的患者開展惠民活動。在掛號、手術、術后復查、康復等方面均出臺了相關減免政策。
圖片說明:申磊(右)等外科醫生正在為患者實施手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