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中國網 7月7日 蘇州訊】行業機構預測,今年我國動力電池退役量將達到82萬噸,到2028年,退役量將超過400萬噸。另據測算,到2030年全球電池回收市場規模將達到3780億元;2040年將突破1.2萬億元。
退役電池回收及循環再生,已經不只是環保和社會責任課題,更是一種可以釋放巨大經濟機遇的新興產業。
為跟蹤退役廢舊電池的回收及循環利用技術進展,了解企業發展近況,研析產業發展困境,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動力電池應用分會聯合電池中國網,開展的“創新推動·縱深推進——2025新能源電池產業鏈調研”,近日開始走訪國內退役電池回收循環利用等后市場產業企業。
7月7日,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秘書長/電池中國網創始人CEO張雨等調研組一行,來到蘇州博萃循環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博萃循環實地走訪調研,與博萃循環董事長林曉等企業相關負責人,圍繞退役電池循環利用技術、國內外退役電池相關政策、鋰離子電池用再生黑粉原料、鋰電池碳足跡、廢舊電池裝備制造等話題,進行了廣泛、深入交流。
據介紹,博萃循環成立于2019年,業務涵蓋預處理、金屬提取、分離純化、材料再生等環節,可以為電池關鍵材料循環利用提供全套解決方案。“公司通過開發新型分離體系、智能化裝備制造,賦能國內外電池生產商、電池運營商、汽車生產企業、儲能企業、回收商等責任主體,實現動力電池材料的短程閉環,推動新能源關鍵資源的低碳可持續發展。”博萃循環負責人表示。
據介紹,目前博萃循環針對三元電池、磷酸鐵鋰電池、錳酸鋰電池、鈷酸鋰,以及鎳鈷中間品、生產廢極片等產品,可提供從預處理、金屬提取、分離純化、材料再生等一站式解決方案,具備為電池、整車、回收企業提供整線裝備回收能力。其中,全流程預處理,適用于NCM/LFP/NCA/LCO/LMO等報廢電池及廢極片,黑粉回收率>98%,銅鋁雜質<0.5%
在核心業務方面,博萃循環在電池材料、關鍵金屬分離純化、萃取劑合成、碳足跡等領域長期研發的基礎上,實現了從預處理、分離純化到材料再生的全流程裝備工業化、規模化,搭建了符合國際標準的鋰電池全生命周期碳足跡核算體系。
在全球化布局上,目前該公司總部位于蘇州,在成都、鹽城、定州、衢州等建有工程設計中心、裝備制造基地和多元化電池材料回收示范線;同時,該公司在北美、歐洲、中東、亞太等海外市場,已形成了四大業務區域,覆蓋十余個國家,實現45+項目落地。
截至目前,博萃循環已申請知識產權120+件,其中發明75+件,PCT10+件,已授權知識產權60+件,其中發明30+件,PCT4件,軟著16件。
座談中,調研組一行與博萃循環相關負責人,就國內外退役電池回收利用政策、法規和社會環境差異,以及為保障新能源汽車、電池等產品順利出口海外市場,產業鏈需要提升在退役電池后市場的服務配套能力建設等話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秘書長、電池中國網創始人張雨,就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發展歷程、主要職能、分會的重點工作等進行了簡要介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