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擒七縱孟獲的背后,諸葛亮暗藏著3大陽謀,姜維直到死才全部看懂。
七擒孟獲是小說《三國演義》中的重要情節,基本上家喻戶曉。公元225年,諸葛亮從成都開拔,大軍直沖南中,一共七次打敗了孟獲,一共七次擒拿了孟獲本人。孟獲先后發動了動物部隊、藤甲軍等奇奇怪怪的特種軍隊,諸葛亮還是極具耐心,硬是放走孟獲,也不怕麻煩,直到第七次,孟獲才正式心服口服了。正史上也有孟獲這個人物,也是降服于諸葛亮,不過是否是七擒七縱未知,孟獲后來在蜀漢官至御史中丞。
諸葛亮七擒孟獲,采取攻心為上、攻城為下的戰略方針,不嫌麻煩的背后,實則暗藏著3大陽謀。直到蜀漢滅亡之際,后主劉禪可以暫退南中地區,大將軍姜維才全部看懂,七擒孟獲的含金量太高。
一大陽謀:確保蠻人治蠻地,后方長久穩定。
諸葛亮對南中地區的治理政策,一直延續到現在。第一,諸葛亮允許蠻人治蠻地,給少數民族區域自治權,少數民族部落還是由對應酋長來管理,賦稅征收上也因地制宜。第二,對部分在當地影響較大的少數民族上層頭領,都安排了較高的官職。例如御史中丞孟獲,輔漢將軍孟琰等等。第三,南中四郡細分為七個郡,牂柯、越嶲、朱提、建寧、永昌、云南、興古7個郡,安排熟悉當地民情的官員為郡守。這一系列舉措,才使得南中幾十年都沒造反,這都源于七擒孟獲啊。
二大陽謀:收服蠻人的心,整編特種部隊去北伐。
《華陽國志》記載:諸葛亮移南中勁卒,青羌萬余家于蜀,為五部,所當無前,號為飛軍。這一支特種部隊無當飛軍,先后由蜀漢大將王平、張嶷統領過。
《華陽國志》記載:蜀漢丞相諸葛亮亦發其勁卒三千人為連弩士,遂移家漢中。諸葛連弩大家都知道,諸葛連弩特種部隊也是南中的勁旅。
蜀漢北伐時還有神刀軍、虎步軍這種特種部隊,有可能都是孟獲原來南蠻的部隊改編而來的。看來北伐戰役,南中部隊也出力了很多。
三大陽謀:成都萬一淪陷,南中退路可以東山再起。
蜀漢最后一任實際把守南中地區的大將是霍弋,《漢晉春秋》記載:霍弋聞魏軍來,霍弋欲赴成都,后主以備敵既定,不聽。霍弋曾提前主動跟劉禪說過,可以讓南中守軍去把守成都,足可見南中軍區是蜀漢的最大底牌啊。成都眾臣討論的時候,也有人提出過,可以放棄成都去南中地區暫避,有霍弋罩著,但被譙周懟了。
諸葛亮七擒孟獲,最大的意義絕不是軍事上的勝負,而是多民族之間的懷柔融合。同樣,南中地區,也是蜀漢政權的最后底牌,劉禪是可以去南中地區暫避,姜維直到死才看懂,諸葛亮當年政治之高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