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林敏兒 通訊員 黃奕奕 近日,深圳市商務局印發《深圳市推動即時零售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年)》,明確提出圍繞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培育新型消費、擴展即時零售供給體系等11項重點舉措,助力構建便捷高效的消費新格局。作為福田區積極落實《行動方案》的創新實踐之一,位于梅林街道梅麗路9號的A Park深圳數字藝術公園,憑借“業態融合、公益賦能、智慧升級”的運營模式,成功轉型為覆蓋生活、文化、服務等多元功能的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樣板,展現出老舊產業園區更新煥發城市活力的典范路徑。
工業遺存煥新顏,筑牢便民載體
A Park前身為成豐電子廠,總占地面積約1.5萬平方米,由1棟工業廠房及5棟配套設施構成。按照福田區產業規劃,A Park園區在保留原有建筑主體結構基礎上實施全面改造,轉型為“科技+時尚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目前入駐企業近100家,入駐率達90%。這里不僅聚集了郎朗音樂世界等文化地標,還配備振業華舍公寓、CITIGO歡閣酒店、特色餐飲等完善商業配套,先后獲評省、市、區“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實踐創新基地”以及“福田區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等榮譽,為“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業態空間雙優化,織密服務網絡
A Park園區聚焦“步行一刻鐘可達”目標,構建全品類便民服務體系;在業態布局上,形成七大服務板塊:餐飲領域涵蓋麥當勞、Vows Coffee茶飲店、醺陶小館特色餐吧、GoGo Bread輕食店等,滿足多元味蕾需求;生活服務引入揮爪小聚寵物餐廳、Pilot Product潮流店、高山熱等特色商戶;文化體驗依托郎朗音樂世界、舞嵐舞蹈工作室、麥麥博物館等,常態化開展藝術展覽、live music、時尚走秀等活動。
同時,A Park園區對公共空間進行便民化改造:前庭廣場變身階梯式互動空間,成為社區市集、戶外演出的固定舉辦地;以“漫氧綠洲”為主題打造的漫氧公園,通過植被優化與步行系統升級,成為居民日常休閑的“綠色客廳”;聯動梅林公園古荔林資源舉辦森林音樂會,將便民服務半徑拓展至周邊1公里,實現“園區+社區”資源聯動。
公益智慧齊發力,創新服務新模式
在公益服務方面,A Park園區精準聚焦特殊群體需求,開展流動兒童、特殊兒童免費藝術療愈體驗;2024年11月舉辦“遇見星光公益音樂會”,為孤獨癥兒童提供展示平臺;同年12月至2025年5月,陸續推出“愛上琴深,樂舞梅林”“森臨其境?心之交響”等公益音樂會,其中國際鋼琴大師郎朗參與的森林音樂會惠及超1000人次,讓高雅藝術走進尋常百姓家。
智慧化管理為便民服務提速增效。A Park園區搭建統一數字化管理平臺,整合安防、環境監測數據,通過高清監控與無人機巡航實現安全實時監控,借助智能分析優化人流疏導,全年零安全事故,為居民提供安全便捷的活動環境。
惠民聯動促消費,激活便民生態
為增強便民服務吸引力,A Park園區創新推出“惠民+聯動”舉措。今年文博會期間,聯合歡閣酒店、舊上海茶餐廳等商戶推出“票根經濟”組合套餐,居民憑相關證件可享8-9折優惠,帶動商戶營收平均增長35%。
全周期消費激活,從“惠民活動”到“生活方式”
A Park園區創新“日常優惠+主題活動+社群運營”三維模式,讓便民生活圈成為消費“強磁場”。除文博會期間“票根經濟”帶動商戶營收增長35%外,每周末的“紅磚藝術市集”、節假日的“快閃主題展”已成固定節目,2025年累計舉辦寵物聚會、手作工坊、創意市集等社群活動24場,日均客流量突破5000人次,形成“便民服務+消費活力”的良性循環。
7月5日至27日,A Park園區啟動的“珍強中學”返校季主題活動,更是這一模式的升級版。園區聯合深圳本土藝術家陳維榕打造沉浸式校園場景,推出“穿深圳校服享專屬折扣”等懷舊玩法,聯動醺陶小館、GoGo Bread等近20家商戶推出定制優惠,通過“場景化體驗+商戶聯動”,將便民服務深度融入消費場景,持續培育“便民服務+消費活力”的良性循環生態。
從工業銹帶到生活秀場,A Park的實踐印證了“便民即聚商,服務即活力”的發展邏輯。下一步,園區將繼續拓展“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內涵,在智慧服務、適老化改造、親子友好等領域深化創新,為深圳打造“民生幸福標桿城市”貢獻“梅林經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