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張大爺前天早上去地里拔草,晚上被送進ICU,沒搶救過來。未來幾天,華北多地最高溫超37℃,部分地區逼近40℃。
老輩人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今年熱得邪乎。張大爺五點就扛著鋤頭出門,想趁涼快多拔點草。九點多太陽曬得地發燙,他開始惡心,扶著樹喘氣。
家人看他臉色發白,端來綠豆湯:“歇會兒,緩過來就好。”下午三點,他突然說胡話,手腳滾燙卻沒汗,送醫晚了。
村里有人嘀咕:“中暑誰沒遇過?歇會兒就好。”可張大爺沒緩過來。
熱和熱不一樣,中暑分輕中重,最要命的是熱射病。輕度中暑頭暈出汗,重度中暑沒汗、高燒、意識亂。
南通李大爺上月電瓶車拋錨,曬了半小時體溫飆到41℃。
送ICU時醫生說:“再晚半小時,神仙難救。
”莊稼人總覺得“扛一扛就過去”,可身體扛不住40℃高溫。廚房做飯的主婦、送快遞的小哥,都是中暑高危人群。
前兒見隔壁王嬸,她說:“中午做飯,汗珠掉鍋里,頭暈得扶墻。”年輕人也別大意,空調房出來曬十分鐘,血管一縮一脹容易懵。
地表溫度比氣溫高5℃,柏油路能煎雞蛋,人在上面像蒸包子。
濕度大更危險,汗出不來,熱量全攢在身體里“悶燒”。喝冰啤酒、穿厚防曬衣,這些“涼快招”可能幫倒忙。
胃腸道遇冷收縮,體溫調節亂套;捂太嚴,汗排不出更熱。最危險的是“硬扛”,頭暈惡心不當回事,等意識模糊就晚了。預防其實不難,別等渴了再喝水,隔一小時抿兩口。
穿淺色寬松衣服,戴草帽,避開上午10點到下午4點。
多吃黃瓜、西瓜,補水補營養,少吃油膩的“上火”。老人、孩子、慢性病患者,更得盯著點,他們扛熱能力差。
村東頭趙奶奶,前兒早上遛彎,回來直吐,送醫說是輕度中暑。醫生說:“再晚點,就轉重度了。”高溫不是鬧著玩,別等身體“喊救命”才后悔。
未來幾天還得熱,咱莊稼人干活得“看天行事”。早出早歸,帶足水,有不舒服趕緊歇,別硬撐。關注我,每天分享防暑妙招,護你平安過夏天。
本文僅供參考,身體不適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