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起河北中南部將迎持續3天強降雨。累計降水量預計超80毫米,正值夏收關鍵期。
玉米粒媽在河北老家種的5畝小麥,這下要懸了。她在北京幫女兒帶娃兩年,老家麥收全靠老伴。老伴65歲了,彎腰割麥直不起腰的樣子,她總夢見。
玉米粒研究生畢業,北京國企年收入30萬。大師兄山東農村博士,大廠年薪百萬卻不管家。倆媽擠70平小屋帶娃兩年,親家客客氣氣心累。
前陣子婆婆累倒,玉米粒媽回了趟老家又急著返京。大兒子腿傷重,婆婆急得掉淚也沒敢走——怕被說“不幫忙”。
“麥黃雨,貴如油;麥收雨,愁白頭。”河北老農都懂這理兒,可天氣預報發得急。
玉米粒刷到老家暴雨預警,手機攥得發燙。她想讓媽回河北收麥,又怕娃沒人看。大師兄悶頭敲代碼,問他意見只說“你定”。
參考內容里,北京私企收入是老家2倍。可老家5畝小麥,夠老兩口吃一年還能賣錢。
暴雨沖了麥,老伴得借錢買糧,她心里堵得慌。前兩年有老鄉麥收遇雨,一畝少收200斤。
按今年糧價算,5畝就是3000多塊損失。暑假到了,玉米粒妹妹來北京讀研。娘家親戚陸陸續續要聚,小屋更擠了。
婆婆躲在陽臺揉腰,看一大家子熱熱鬧鬧。
她老家也有孫子,還有種了10年的菜園子。
“老人就該在老家待著?”鄰居王嬸總這么說。
北京房價是老家5倍,可農二代扎根難。大寶本科進鐵路局拿戶口,算“有出息”了。
可他也羨慕成都,說北京的房“像金子堆的”。
小李研究生國企年入15萬,還背著200萬房貸。“學歷高咋了?壓在身上的,還是那套房。
”農忙時的雨是寶,收糧時的雨是刀。玉米粒媽望著窗外,老家的麥浪在雨里晃。幫女兒帶娃是情分,可老家的地是命根兒。
大師兄要是能搭把手,哪怕請兩天假?博士兒子又如何?親哥受傷只給1000塊。
“一碗水端平”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婆婆身體扛不住,該讓她回山東歇幾個月。
玉米粒媽回河北收麥,娃送托班行不行?老家的麥不能扔,北京的家也得顧。這道題,多少農二代在偷偷算?
天氣預測以官方為準,農忙還得靠人勤。關注我,看更多農二代在城市與老家的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